养生学说:陆游“食粥寿仙”诗

②宛丘:张耒(1054—1114),宋代文学 。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生” 。详情参阅本书第九编《历代名小传》“张耒” 。张耒撰有《粥记》,的食粥法 。详情参阅本篇附录 。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大养生家、大寿星 。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蜀,投身军旅,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一生屡遭排挤,仕途坎坷,报国大志一直难以实现 。晚年隐居山野,虽生活困顿,竟享有83岁高龄,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甚至还能上山砍柴 。他之所以如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陆游养生能坚持5个原则:不利于身心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要;要保持精神愉快,能够人高兴的事,千万不要错过;要学会宽恕、制怒、忍躁;对每一件事情都要深思熟虑,不轻举妄动;要注意不贪图酒色,适而止 。他把上述养生作为毕生的座右铭,时时提醒身体力行 。
陆游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能享高寿,得益于他善于养生,勤于养生,常年坚持不懈 。有研究者根据他的养生方法突出7项:食粥养生、素食养生、洗脚养生、梳头养生、气功养生、养生、种花养生 。详情参阅本书第九编《历代名人小传》“陆游” 。
陆游在许多诗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对延寿的好处 。他认为,经常食粥能延年益寿 。他在《薄粥》一诗中说:“薄粥支吾未死身,饥肠且免转年轮 。”还说:“老便黎粥美,病喜栗浆酸 。”认为老年人消化能力弱,稀粥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于长寿有益 。祖国传统学认为,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易消化,对老年人或虚弱的人来说,尤为适宜,实为养生佳品 。
陆游食粥角度谈养生之道,向为历代学者、诗人和养生学家所称许而传诵不衰 。医学和营养学角度看,食粥是一种很好而易行养生法 。用大米、小米、糯米等经煮熬而成的稀饭,称之为“糜粥浆养” 。
因为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容易消化,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的调养以及产后、病后的康复调养,如果再加入合适的补品或中药,就是食补中的“粥补”、药膳中的“药粥” 。对体质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食药粥是非常合适的调养方法 。有关专家说,有利于老年人保健强身的药粥以百计,如淮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百合粥、米仁粥、枸杞粥、羊肉粥等等 。
现代研究表明,玉米粥不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生,并具有可延缓细胞衰老和脑功能退化等作用,对现代常见的多种癌肿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粥的发明,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早在《周书》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之说,《礼记•月令》中明确写道:“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有笔记:“夜甚饥,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粥即快美 。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所以,他给朋友徐十二写过一封信,力主他多吃八宝粥,可以延年益寿 。并说“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 。几百年过去,人们吃粥时就想到他,清代高州教谕李有祺《竹枝词》说:“闲来旅食思坡老,粥煮黄鸡卖到明 。”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 。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澡涸 。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 。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不过饮食之间耳,故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粥,含种营养物质,被古人誉为“神仙粥”、“天下第一补人之物” 。
元代《寿亲养老新书》中粥的种类多达30余种,如地黄粥,山芋粥,栗子粥,百合粥等等 。明代名医李时珍说:“煮米为糜,使糜烂也 。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止消渴烦热 。”《本草纲目》记载粥类54种 。明代养生家高濂《饮馔食笺》粥糜类载有粥88种,清末黄云鹤的《粥谱》,集粥品之大咸,举出239种 。可见,粥在我国真是贫富皆吃,老少咸宜的食物 。
食粥在古代是一种养生方法,也是一种饮食时尚,达官巨富、公子小姐都喜欢食粥 。晋代富豪石崇曾“为客作豆粥” 。《红楼梦》第八回,就写贾宝玉爱吃“碧粳粥” 。四十五回写林黛玉患肺病,每天早上都吃“燕窝粥”,据说最滋阴补气 。第五十五回写老祖宗贾母,是一位很懂得养生的老人 。她绝少吃饭,所以每次酒筵上都为她备了各种高档的粥品 。
碧舟所撰《粥疗歌》是首五言药膳诗歌,介绍了许多种简单而又可行的“粥疗方”,现转录于此,供读者来信阅读参考 。其歌曰:“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要得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煮粥花生衣;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糠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
粥有五事利身,一者除饥,二者除口渴,三者下气,四者却脐下冷,五者消宿食 。
编者注:《萨婆多部十诵律》简称《十诵律》,佛教戒律书,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等译(61卷) 。相传律文原有八十诵,大迦叶传承以后至第五师优波掘多始删为十诵 。据佛教学者考论,在传来中国的四部广律中,此律翻译弘传最早 。晋、宋、齐时,已经盛行,梁、陈、隋之际,南主英匠更是专门弘扬此律 。先是鸠摩罗什在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从专精《十诵律》的卑摩罗叉学习,旋卑摩罗叉来华后,在长安补译和删定译本后,即携带此律至江陵(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扬,江左慧猷从他受业,后大弘《十诵律》,为一时宗师 。同时有河内僧业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学《十诵律》,后弘化于姑苏(今江苏苏州) 。又赵郡慧询也从鸠摩罗什受学,后去广陵(今江苏)大开律席 。僧业弟子慧光、僧琚等也常讲习此律,颇具心得 。此外,尚有慧曜、昙斌、玄高、僧隐、智称、僧祐等,均为《十诵》名匠 。时僧尼竞相传抄 。[梁]慧皎在《高僧传》卷十一《论律》说:“自大教东传……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 。”
夜甚饥,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粥即快美 。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
张安定每晨起,食粥一大碗 。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与肠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
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 。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 。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 。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正在饮食之间耳,故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
【养生学说:陆游“食粥寿仙”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