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琴得名来源于 焦尾琴得名来源于哪里


焦尾琴得名来源于 焦尾琴得名来源于哪里

文章插图
1、“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讲的是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 。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音质不凡 。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 。“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
2、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 。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仲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命王仲雄演奏 。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 。到了明朝,崐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这张焦尾琴 。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
【焦尾琴得名来源于 焦尾琴得名来源于哪里】3、、如钟声激荡的“号钟”曾为俞伯牙觅得知音,最终成为齐桓公的爱物;如孤雁长鸣、余音不绝的“绕梁”像美女一样无辜,它因迷得楚庄王不理朝政,最后落得个被捶为数段的下场;“绿绮”最浪漫多情,它曾伴着司马相如向卓文君示爱,促成一段千古佳话;最悲壮也最幸运的是“焦尾”,当它作为一截桐木在烈火中哭泣尖叫,即将爆裂的时候,恰被正亡命江湖的蔡邕发现,蔡邕于烈火中抢出,重新赋它以琴体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