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明代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 。
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 。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
图:手绘青花釉下五彩缠枝牡丹精品花瓶
明代的青花加彩主要有青花加彩、青花五彩、斗彩和五彩等名称 。
一、青花红彩
青花红彩又称青花抹红,主要出现于明初永乐和宣德的官窑器上 。从青花和釉上红形所占比重看,有些以青花为主,有些以红彩为主 。如青花红彩海水海兽纹,有的用青花画海水、红釉画海兽,有的则相反 。
二、青花黄绿彩
宣德官窑瓷器中有青花黄绿彩盘,外壁以青花勾勒海水纹,加填绿彩,又分饰黄彩游鱼四条 。这种青花黄绿彩非常珍稀,窑址也未见出土 。
三、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绘画的器物,但青花五彩习惯上专指宣德制品和后朝的仿品,明后期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简称五彩 。
宣德青花五彩采用了多种青花加彩绘画方法,主要归纳为两方面:
(1) 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彩在轮廓线内填色 。这种工艺演变出成化斗彩 。
(2)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独立绘画纹饰的局部,拼逗出全部纹饰 。这种工艺演变出嘉靖、万历五彩 。
四、斗彩
历代文献和陶瓷考古界,对斗彩的含义歧义颇众,斗彩和其他青花加彩间的区别又往往难以划清 。
(1)对斗彩命名的不同理解 。
怎样理解斗彩命名,历来有三种基本看法:
认为从工艺方法命名--认为斗彩是由不同釉彩拼逗组成图案纹饰的方法 。
清乾隆年间《南窑笔记》讲了斗彩、填彩和五彩的区别: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合绘同一纹饰的称斗彩;青花双钩轮廓后釉上彩填色的称填彩;用各种单一釉上彩绘画的称五彩 。用现代的陶瓷理论看,斗彩和填彩是从不同侧面讲青花加彩,斗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工艺特征,填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绘画笔法 。从两者关系看,斗彩有从大而小三个层次的拼逗方式,填彩是具体笔画拼逗方式中的一种 。
认为从釉彩颜色命名--认为斗彩是豆彩,即豆绿色的彩,这种观点又有两种稍有差异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豆彩是豆青地五彩 。晚清寂园叟《陶雅》中将豆彩理解为豆青地五彩,虽望文生义但还说得通 。但把豆青地五彩定名为豆彩,又引申为斗彩,认为斗彩是豆青地五彩则因偷换概念而导致结论错误 。
第二种观点认为成化斗彩中有一种豆绿色彩,因而称豆彩 。日本陶瓷书刊中讲到成化斗彩,都写作豆彩,理由是"(豆彩始自明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富有光泽的五彩 。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 。"且不论成化斗彩中并无类似于豆绿的釉彩,这种望文生义的结论,抽去了斗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本意 。
认为从釉彩繁华命名--民国初许之衡《饮流高说瓷》中将豆彩、斗彩、逗彩分别解释,认为叫豆彩是因为花纹中豆青色最多,占十分之五六,又认为"或称斗彩,谓花纹之攒簇有类斗争 。或称豆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骈 。"许之衡以纹饰的华美和釉彩的缤纷来解释斗彩,应属舍本求末了 。
(2)斗彩的含义
斗彩,又称逗彩 。"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组成纹饰 。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间互相呼应配合 。
广义上所有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绘画纹饰的都可称为斗彩,涵盖所有的青花加彩 。
狭义上斗彩专指成化官窑生产的青花加彩器,后代烧制的仿成化或具有成化风格的青花加彩器也称为斗彩 。
因而我们习惯上称为斗彩的有两个要素:
工艺要索--采用以填彩为主的斗彩工艺,具成化瓷风格 。
时间要素--成化官窑生产和后代的同类产品 。
五、五彩
在陶瓷史上被称为五彩的有两类不同的品种:一种是明后期嘉靖、隆庆、万历至天启早期生产的青花加彩,属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复合彩;另一种是明后期至康熙民窑中更为盛行的单一的釉上五彩 。因此在命名上,应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
明代后期的青花五彩或五彩习惯上专指明后期风格的青花加彩 。和明初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明后期青花五彩的青花已退化为配合绘画的一种釉彩,而失去了构图的主导功能 。
【明代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