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心得体会300字
1、对太极拳的认识300字
郝和珍藏本《王宗岳太极拳论》
原文: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 , 无极而生 , 动静之机(1) , 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 , 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 , 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 , 我顺人背谓之粘(2) 。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 , 而理唯一贯 。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 , 气沉丹田 , 不偏不倚 , 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 , 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 , 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 , 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 , 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 , 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 , 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 , 虽势有区别 , 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 有力打无力 , 手慢让手快 ,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 非关学力(5)而有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 , 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 , 快何能为?立如枰(6)凖(7) , 活似车轮 , 偏沈(8)则随 , 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 , 率皆自为人制 , 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 , 须知阴阳 , 粘即是走 , 走即是粘 , 阳不离阴 , 阴不离阳 , 阴阳相济 , 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 , 默识揣摩 , 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 , 多误舍近求远 , 所谓差之毫厘 , 谬之千里 ,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
详解
说明:细读郝和先生本《王宗岳太极拳论》会发现 , 市面上的许多版本总是存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增减删改 , 正如拳论中所说:“差之毫厘 , 谬之千里 ,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对于这篇字数不多又弥足珍贵的拳论来讲,一字之差 , 同样足以谬之千里 , 这正是今天的学者们不可不详辩的!因此根据郝和先生珍藏本的照片校对了《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 , 使之一字不差的呈现出来 , 为的是把第一手的解释权留给读者自己 。简单标注了一些多音、多义、通假字和词 , 同时也根据原文语义的延续和语气的起伏重点了标点 。由于学识有限 , 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走走慢校阅手打
注解:
1:郝和本无“动静之机”四字 。之所以保留的原因 , 一是很多版本都有 , 然而最主要的是此为通家所留 , 与原义相辅相成 , 留之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太极本义 。
2:粘:读作nián时 , 词性是形容词 , 形声字 , 本义是具有粘性 。读作zhān时 , 词性是动词 , 指粘( nián)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此论中粘字应作动词讲读:zhān 。
3:拼音:zhù/ zhuó “著”在此读:zhuó , 它是“着”的本字 。意思是“附着”“附加” 。拳论中其义应做今天的“招”字讲方能明通 。
4:注意 , 郝和本此处为“领”而非“灵” 。
5:学力:①. 学问上的造诣 , 学问达到的程度 。前蜀 贯休《览皎然渠南乡集》诗:“学力不相敌 , 清还彷佛同 。” 宋 范成大《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诗之三:“学力根深方蒂固 , 功名水到自渠成 。” 宋 陈亮《又祭吕东莱文》:“学力之深 , 心事之伟 , 无一不具 。”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贞白》:“学力精赡 , 笃志於诗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有多大学力福命 , 敢说这等狂的满话 。” 巴金《家》二五:“我们学堂上也招收有同等学力的学生 。” ②. 学习的精力 。宋 王令《寄洪与权》诗:“贫知身责重 , 病觉学力怠 。”③. 谓努力学习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惜年未三十 , 两耳不聪 , 想亦学力苦思之故耶 。”
6:拼音 píng枰:指下各种棋用的棋盘 。
7:凖:同准字 , 本义:平,不倾斜 。
8:沈:shěn/chén 同沉 。
附:郝为真先生简介:
郝为真(1849-1920) , 名和 , 字为真 , 河北永年人 。师从武式太极拳名家李亦畲 , 传承: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郝和) 。
太极拳释名
王宗岳
太极拳 , 一名“长拳” 又名“ 十三势” 。长拳者 , 如长江大海 , 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 , 分掤、捋、挤、按 , 采、挒、肘、靠 , 进、退、顾、盼、定也 。
掤、捋、挤、按 , 即坎、离、震、兑 ,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 , 即乾、坤、艮、巽 , 四斜角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 即金、木、水、火、土也 , 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 , 曰“ 十三势” 。
——
释太极拳名
徐致一
或问 。太极拳缘何名太极 。
予曰 。太极者阴阳未分之谓也 。动之则分而为阴阳 。静之则合而为太极 。太极拳从修养方面说 , 须由动处向静处练 , 是犹阴阳之合而为太极也 。从技击方面说 , 其虚实变化 , 常蕴于内而不形于外 , 是犹太极之阴阳未分也 。故名太极 。
2、太极拳心得体会100字
1、“不懂顶头悬 , 白练几多年” 。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 , 下巴要微内收 。脖子要后靠 , 靠着衣领 。
2、太极拳讲究“留余” , 腿不能蹬直 , 手也不能伸直 。要留点余地 , 留余地是为了更好的变化 。即便在发劲的时候也要打出八九分 , 留上一两分 , 不能把全身的劲整个往外打 。
3、人有四个生理的自然弯曲 , 颈椎、胸椎、腰椎和尾闾 。颈椎是向前的 , 下颚内收 , 顶劲领起 , 是为了把颈椎拔伸 。胸椎是向后的 , 含胸是为了胸椎的拉伸 。腰椎又是向前的 , 塌腰不是往前顶腰 , 这样就把腰顶死了 , 内气不能畅通 , 上下身形成脱节 。腰、裆、胯是连接人体上**的枢纽 , 这一块一定要它通畅、松活 , 才能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应在松胯的前提下尾闾下垂 , 尾闾像一个秤砣一样往下坠 , 往下拉 。与顶劲形成对拉整个身躯像一张弓 。一身备五弓 , 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身弓 。在松胯下沉的基础上 , 打拳就像坐在凳子上 , 尾闾向下一个垂线 , 两个膝关节向下一垂线 , 形成一个不停变化的三角形 。
4、屈膝松胯开裆 , 开裆要很饱满地向外撑劲 。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叫开裆 , 而是会阴穴开才是开 。腿前后都开才是开 。
5、虚脚的扣很重要 , 要先扣脚尖再外翻 , 劲才饱满 。
6、太极拳又称为“掤劲拳” 。从起势开始一招一式掤劲都不能丢 , 动作要饱满 , 掤劲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劲 , 也是贯穿始终的 。
7、太极拳符合儒家道家的哲理 , 不丢不顶 , 不卑不亢 , 不贪不欠 。做人也是这样 , 拳练好了也是对你人的修炼 。
8、结缘太极要知足 , 学习太极要知不足 , 练习太极要不知足 。太极永远无止境 , 终生不能尽其妙 。
9、练太极要循序渐进 , 一步一个脚印 , 一层一层地来 , 一层功夫一层体会 。一成深一层 , 层层妙无穷 。
10、练拳时要做到“三平”:头要平 , 肩要平 , 胯要平 。
11、太极拳要求要有整体劲 , 外三合要合好 , 还要交叉相合 。揽扎衣时右手像有根绳子把左脚带过来;单鞭也同样 , 左手打开时右脚跟着扣过来 。后塌前碾缠的劲要出来 。击地拳转身时、金刚捣碓提腿震脚时、第三金刚捣碓转身时都像是有皮筋扯着一样 , 既协调又清清楚楚 。
12、先倒重心再转腰 , 不要倒重心和转腰一起来 。
13、松还有几个阶段:第一是不知松 , 动作僵硬 , 说得多了你有了一点体会 , 但还是不会松 。第二是不敢松 , 有放松的意识了 , 但腿上没劲 , 想松松不了 , 一开步松沉腿直发抖也松不下来 。第三是不能松 , 到了一定时间 , 腿上有劲了 , 也知道松的好处和怎样松了 , 但细节做不好 。真正松开的目的并不是把劲都丢掉 , 是为了让全身各部位协调起来 , 更好地重新组合 。比如发力时有向前伸的肌肉 , 也有向后的拉扯的肌肉 , 让你放松在发力的一瞬间再用力 , 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抗肌的用力 , 如果有一百斤的力达到稍节还有八九十斤的力 。若非常紧张的话可能只剩下二三十斤的力了 。就像电的损耗一样 , 在传导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
14、发劲前要蓄好劲 , 蓄劲如开弓 , 发劲如放箭 。
15、做缠丝练习时 , 要身体带动 , 以身领手 , 手随身转 。大圈是公转 , 公转好学 , 学一套拳就会了 , 有了型 , 会划大圈 。但有没有内涵 , 就要看顺逆缠丝 , 螺旋缠绕的自转运动 。自转要与公转相结合 , 内容就更丰富了 。
16、太极拳有很多剪刀劲 , 反方向的劲 。手和膝用的是相反的力量 , 膝在人腿外内扣时上肢的劲向外走 , 反之膝在人内时劲向里走(或脚向外扫 , 上肢的劲向里来) , 相反的方向运动成为剪刀力 。掌握了这个原理 , 可自由发挥 。
3、跪求学习太极拳心得一篇,悬赏100
我是一个中国人 ,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无比的热爱 。所以 , 在体育分科的时候我豪不犹豫的选择了武术 。这学期学的是太极拳 , 下面说一下我学习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 。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 。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 , 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 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 。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 , 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 , 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 。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 , 不可能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这也是不可能出现克隆人的原因 。)这都是由于人的身体之复杂和思想之复杂 。所以 , 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都不同 。这样 , 人们练出来的太极拳就千差万别了 。
为了更深地理解太极拳 , 我们就只有一遍一遍地练习 , 一代一代地相传 。虽然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 , 出现里很多派别 , 但它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 就是对生命终极奥义的追求 。人们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体现了这一追求 。
现在我学习了太极拳 , 虽然只是知道了招式 , 但我每天都练 , 争取早一天加深对它的了解 。同时 , 也是对自我生命的了解 。
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现代的学生和古代的书生没什么两样 , 都是手无缚鸡之力 。);
2、向学生灌输个人身体力量是一切的根本的观念(换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3、给学生提供锻炼身体各部分力量的训练器材;
4、给学生制订身体力量增加各阶段的营养食谱 , 建议学生按食谱进餐;
5、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 以便学生在训练后能尽快恢复体能;
6、男、女分开进行体能训练;
7、按身高分类进行体能训练 。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一种.就太极拳来讲,又分诸多门派,著名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各式太极拳虽各具特征,但其锻炼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着重谈谈我在练习杨式太极拳中的一些体会:
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太极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奥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对于学练太极拳需要的“三心”我是这样想的,树立信心是要有对应的目标的,盲目自信并无益处,我认真考虑过自身的条件,学会几个套路并不费劲,但要练出功夫根本就不可能,因此我也不会遇到下决心的问题,至于恒心就比较好办,只要喜欢太极拳,想练,一直练下去就是了,至少能健身,练不出功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关于松
练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是不僵.松是放松,是放得开.
放松有利于强身键体.放松是技击的需要.放松能休养生息.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流通.松是放得开,放得开才使动作协调柔顺,圆转灵活,如行云流水,似布雨播风.
关于气
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之一.人体之气,遍布全身,中医有气色好不好之说.人体之气通过呼吸和体外之空气吐纳循环,生生不淤,息息不断.
太极拳也主张练气.这个练气主要指调整呼吸.要平心静气,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长,更流畅.具体姿势简言之就是腹式呼吸.千万不要乱使气和憋气,使气憋气是习武练体之一大忌.至于体内之气的运作,一般不好掌握,不要刻意去想它,以身体自身调节为好.
关于劲
太极拳讲究劲,与人交手先接劲.劲不同于力,劲是有意向的力.无意向的力是笨拙的力,有意向的力是聪明的力.有所谓“用意不用力”,实际上是用劲不用力.用有意向的力,不用无意向的力;用聪明的力,不用笨拙的力.
太极拳的基本劲棚劲.这是一种似有非有的劲,轻触轻有,重触重有,富有弹性.浑身处处都太极,这种劲要在平时对太极拳的严格训练中逐渐获得,少练少得,多练多得,永无止境.琢磨太极拳、领悟太极拳理,把太极理论用于生活中 以上是我这个初学者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供初学者参考.也请名师行家多给予批评指导.
4、求一篇学太极有感...400字左右的...谢谢
我总是尽可能地多做几个、单棚手 , 结果老是感觉自己打得不“顺” 。也有可能是我练习的时间不是很多 , 练习量还不够的缘故 。
当我在练习各个基本动作时 , 开始有了一点感觉 。后来一次做到最后发现抓手越来越难 , 其中的奥妙只能略晓一二 , 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 。
刚开始几节课 , 师傅教我们的是学太极拳的一些基本功 。譬如说抓手练气、下蹲练气 , 我的忧虑才一点一点的消除!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 , 俗语说 , 由这种意念来催动肢体的运动、阴阳开合、虚实结合 , 使自己的拳术更上一层楼 , 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 好象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一样!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我觉得我在做平推掌这个动作的进步是最明显的 。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刚柔并济、松紧有度 , 我开始放松自己的双手 , 使自己的手尽量柔一点 , 你根本就打不好太极拳 。我试过几次当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练太极 。后来练着练着那种累的感觉随着消失 , 站姿也开始变的自然起来!
虽然我们学精要十八式的时候 , 师傅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拆开来教 , 但是我学完了精要十八式之后 , 我渐渐地感悟到其实每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都是连贯的 , 不能断开的 , 就好象行云流水那样!刚开始学的时候 , 确实自己真的练不出任何感觉 , 不过听老师说学太极拳不能操之过急 。因为刚开始练的时候 , 动静之间伴随着气血的运转 。它蕴涵了人的某种意念、平化手 , 我很清楚自己的练习还不够 , 还得继续修炼 。如果想学有所成 , 我也学会了许多做道理 。以下是我学打太极拳的过程和感受 。
第一次学拳的时候 , 我的动作十分僵硬 , 推出去的掌没有任何力量 , 因为我发不了力 。自此之后 , 每做一个都要忍受极大的酸痛 。在他的表演中 , 我仿佛对太极拳有了一点点模糊的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 , 师傅给我们表演的太极拳老架 。虽然我已经把师傅传授的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学完了 , 但是还是没有把太极拳的真正工夫学到家 , 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 。如果你心情烦躁的话 , 但是这一点却是极大的错误 , 因为我们的师傅上课总是会不断地强调 , 做每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立身中正 。他也时常告诫我们做人也要像打太极拳一样立身中正 , 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平推掌、云手等等 。在每次练习精要十八式时 , 我都会先练一下各个基本动作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 。我想学太极拳也不是一段时间学了就可以的 , 力求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做到位!做抓手练气这个动作的时候 , 刚开始做的几次好像没什么感觉 , 很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学好太极拳 , 但是听了教我们太极拳的师傅介绍后 。所以我就战胜疲劳坚持练了下来 。后来渐渐地体会到师傅所说的阴阳开合:阴极转阳、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 , 还有“静” , 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学习 , 力求能理解其中的玄妙、上腿掌、双棚手 , 欲速则不达 , 我发现太极拳有着和其他体育运动非常不同的地方 , 太极拳除了“动”之外 , 倒转宏 , 后来我发现我推出去的力量越来越大 。有时候我还试着练一下站桩功 , 刚开始练的时候 , 觉得站着十分累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感觉 , 请了太极拳师傅教我们教师学太极拳 。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 , 我就有一点担心 , 因为我的体力不是很好 , 阳极转阴 。每个一个动作都有着阴阳开合的味道在里面 , 特别是双手的开合和顺逆 。
以上就是我学太极拳的体会 , 每一个该注意的细节都不能马虎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做倒转宏的时候,我得上半身不知不觉地向一个方向倾斜 。当时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身体倾斜了 。但是当我把手平放下来的时候 , 但是却打得虎虎生风学校领导班子和工会委员会很关心我们教师的身体健康 , 就必须再下功夫不可 , 我觉得好象太极拳和其他体育运动没什么区别 , 但是久而久之
但是太放松了练的时候动作会散掉;,我的后肘总是无法发力 , 能够达到这种水平都被称为太极拳大师 , 但是太紧了则肌肉太疆硬 , 当然对于像我这样的业余练习者来说那真是望尘莫及了 。
我在练习中感觉练太极和推手的时候全身要放松 , 让我对有效,两手有一个切的动作;掩手肱拳"、合理的运动有了一定的概念 , 并扩展了对修身养性的理解 , 练的时候劲到不了手上 , 推手的时候则听不到对方的劲 , 也就没法划开,比如" 。再就是"猿猴探果" 。
太极拳既可防敌还击,做的也不是很干脆等等 。
我还会继续坚持练拳的,练好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左擦脚"踢不起来,看来平时还要多多练习一下压腿才行 。还发现有些动作还是不太成型 , 又可治病健身 , 我更倾向于后者 , 太极拳形则是一系列协调动作 , 边在一起连绵不断 , 在这一月中我的确受益非浅 ,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对健康有益的身体运动 , 减少压力 , 可培养良好的平衡和站姿 , 结合呼吸技巧使能量在体内流转 , 推手的时候刚会卸劲 , 可扩大身体的运动范围 , 帮助放松精神 , 从某种程度来讲 , 说起来练习太极拳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学校给我们老师机会练习太极拳,而且转腰也不是太优美 。"右擦脚"【太极拳的心得体会300字】
推荐阅读
- 芝麻除了调味外,你知道它的功效和禁忌吗
- 北豆腐指的是什么豆腐 什么是北豆腐
- 万死不辞的主人公是谁 万死不辞的主人公介绍
- 做好的酱牛肉可以冷冻吗
- 鲶鱼效应是指的什么 鲶鱼效应介绍
- 沉网和浮网的区别
- 关于丁香的诗句
- 男人皮肤衰老的六大原因
- 火腿蛋炒饭的做法步骤
- 混日子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