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

近几年 , 笔者一直在研究茶史 。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 , 《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 , 怎么一下子成了中国植茶始祖了呢?几经周折 , 多方查找记载吴理真事迹石碑的原文《金石苑》 , 承蒙较早引用该引文的《蒙山茶话》、《蒙顶茶》作者董存荣先生 , 提供了《金石苑》原文复印件 , 现作如下考述 。
《金石苑》及其作者
【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金石苑》全称为《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 , 作者是刘喜海 。因为书名分为“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两页 , 简称《金石苑》 。
刘喜海(1793-1853年) , 字燕庭(又作燕亭、砚庭)、吉甫 , 山东诸城人 , 别号三巴子 ,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 。刘喜海嗜金石之学 , 善鉴赏 , 工诗文 。史载他家无长物 , 惟多金石、古钱等藏品 。他曾打算将自己的金石拓片藏品 , 编集一部几百卷的金石苑 , 但因卷帙太多未成 , 只将其中一小部分编为未分卷的《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 。
吴理真是宋僧
《金石苑三巴汉石纪存》扉页记有“道光丙午夏日燕庭题于来凤堂” 。书中有《宋甘露祖师像并碑石形状》 , 其中一页标有碑石的形状 , 上方碑文空白部分约占四分之一 , 注明“文列于后” , 下方约四分之三为祖师像 , 两边是一副对联:“行归露井灵光灿 , 手植仙茶瑞叶芬 。”右侧有刘喜海标注 。
另一页为《甘露祖师行状》 , 以刘喜海摹写的书体记载:
师由西汉出 , 现吴氏之子 , 法名理真 。自领表来 , 住锡蒙山 , 植茶七株 , 以济饥渴 。元代京师旱 , 敕张、秦枢密二相 , 诏求雨济时 。师入定救旱 , 少顷沛泽大通 。一日峰顶持锡窠井 , 忽隐化井中 , 侍者觅之 , 得石像 。遂负井右 , 建以石屋奉祀 。时值旱魃 , 取井水 , 霖雨即应 。以至功名、嗣续、疾疫、灾祥之事 , 神水无不灵感 , 是师功德有遗之也 。故邑进士喻大中 , 奏师功行及民 , 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像 。(注:文中注有“淳熙戊申[1188]敕赐普慧妙济菩萨”)
时绍熙三年(1193年)二月二十六日 , 勒石于名山县蒙顶山房
该文明确吴理真是宋代僧人 , 也明确他是西汉吴氏后裔 , 被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 。“元代”两字 , 可能是“宋代”之误 。
该行状与目前《蒙山茶话》、《蒙顶茶》等书、文所引大同小异 , 最主要的是少了第二句开头“现”字 , “现”字说明该行状写于当代 , 去了“现”字 , 则模糊了年代 。
“西汉吴理真”是误读
据笔者了解 , 目前持“西汉吴理真”之说的依据 , 主要文献是清雍正六年(1728)《天下大山蒙碑》和雍正十一年(1733)编纂的《四川通志》 。
笔者以为 , 《天下大山蒙碑》、《四川通志》两种文献的编撰者 , 将吴理真定为西汉人氏 , 显然是对《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开头“师由西汉出 , 现吴氏之子 , 法名理真”句断章取义的误读 , 忽略了“现吴氏之子” , 直接把他连上了西汉年代;而即使来源于其它文献 , 因为没有出处 , 无法说明来源在《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之前 , 也不能作为采信依据 。
对于同一历史事物 , 文献采信以古为先 。《天下大山蒙碑》、《四川通志》均在《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石碑之后 , 不能作为依据 。尽管到目前为止 , 《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仍为孤证 , 但该文献记载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迹、画像 , 又是大学者按碑刻临摹 , 应该视为可信 。
当代随意造神不可取
宋僧吴理真在蒙顶山房植茶七株以供自用或观赏 , 对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蒙山茶来说 , 是一件非常普通的茶事 , 《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只是一笔带过 。周文棠先生在《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一文指出:“吴理真禅师扬名后世的因缘 , 并非因为植茶 , 而是因为‘入定救旱’ , 隐化而成石像 , 民众有求必应 , 并被南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 是符合历史上老百姓尊敬菩萨情结的 , 更在于南宋孝宗皇帝是宋代最信佛教的一位皇帝 , 有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 。”
意想不到的是 , 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兴起 , 当时因求雨有功继而显灵的宋代僧人 , 竟被演变成了西汉茶祖 , 各类文章、纪念活动铺天盖地 , 僧人还摇身变成了农民 , 甚至把他的植茶时间确定为公元前53年 , 不知依据何种文献?
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 , 笔者抛砖引玉 , 期望更多专家、学者指正 , 并深入研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