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灸应该注意什么

1、针灸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 。
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
2、扎针灸后应该注意什么
刚扎完针因为酸软,所以先别太用力,扎过针的地方因为有针孔,所以在二个钟内最好别见水

1.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 。
2.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有引产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穴慎用,怀孕三月以内,下腹不可,三月以后,上、下腹均不可 。
3.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 。
4.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大幅度的提抽、捻转、针刺时病人不要转动体位 。
5.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前胸、后背、头部的穴位应慎用,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用重泻法 。
3、做针灸需要注意些什么?
做针灸,以下几点针灸注意事项要牢记: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 。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 。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
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 。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 。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灸的疗效 。
6、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 。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 。


放松 。配合
4、扎针灸注意什么 针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针灸针刺注意事项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虎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 。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故不宜留针 。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
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 。《素部·诊要经终论》说:“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 。
(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 。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 。
(2)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 。
(3)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 。
(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 。
(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维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 。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 。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节忌捣针 。

扎针灸要注意不要刺中重要的脏腑,比如,心.肝.脾.肺.肾.大脑和动脉血管,针灸配方合理,君.臣.佐.使,是不伤气的,阴天是可以扎的,【打针灸应该注意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