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茶大省的江西,茶文化源远流长,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馆也是遍布大街小巷 。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旧时江南一带,南昌茶铺最多,新中国成立前南昌茶铺有200余家,仅船山路就有3座四五百人规模的大茶铺,令人叹为观止 。
29日,采访人员采访了南昌茶文化爱好者王龙志,听他讲述百年来南昌老茶馆的故事 。他在2006年于南昌大学读研究生时曾撰写论文《南昌新旧茶馆文化》,在《农业考古》权威杂志发表 。
●古时江南南昌茶铺最多
据王龙志介绍,南昌的茶馆,自唐始,已有千载的历史,古时江南一代,属南昌茶馆最多,且许多茶馆的规模都非常大 。北京人、四川人多称茶馆为“茶园”,广东人称之为“茶楼”,海南人称之为“茶店”,闽南及潮汕人称之为“茶桌子”,而南昌人则称之为“茶铺” 。
以旧南昌“七门”为基本框架的老南昌城,在民国时辖区人口近二十万,属于中等城镇 。可是这区区二十万人口的城镇,居然存在着200余家大大小小的茶馆 。总的来说,城外茶馆多于城内,巷弄茶馆多于大街 。茶馆主要分布地为:今八一大桥一带、今中山桥一带、今绳金塔一带以及船山路、象山南路、王家巷(今西湖商厦)一带、箩巷(今万寿宫一带)、洋船码头(今三眼井一带)等 。较著名的有船山路上的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三大茶馆 。这三大茶馆相隔不远,每家都设四五百个座位 。靠闹市区的有:德春园、春园阁大茶楼 。靠东靠北还有福裕春、万茶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大茶楼 。另外还有中山路的青莲阁、福兴楼、四季春,子固路的黄一层楼、进贤门外的福星楼、高桥的福寿楼 。
南昌的老茶铺,新中国成立后仍为数不少 。之后,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短缺的影响大多倒闭 。上世纪70年代,在王家巷、洋船码头、民德路、八一大桥等地还有数十家,至上世纪90年代,亦销声匿迹 。
●老茶铺分高中低三档
老南昌的茶铺分为高中低三档 。高档的环境很好,装潢考究,一般为两至三层楼,且楼上都设雅座,以茶为主兼卖小吃,同时有清音、曲艺、琴棋等活动 。中档的多为木质二层楼建筑,与老南昌民居大抵无异 。楼内采光条件不佳,通风条件也不是很好 。装潢上一般为木板墙,以青石板铺地,柜台设在一楼,茶桌为八仙桌,四周佐以高脚条凳,卫生条件良好 。低档的南昌人唤作“茶店”,设备更加简陋,面积更加狭小 。
茶铺每天上午八时左右开门,一会儿便有三三两两的茶客提着鸟笼或两手空空逍遥而来 。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一般情况下每家茶铺都能满座 。时至正午,茶足话尽,人们纷纷回家吃午饭 。下午三时,也就是午觉时间过后,一部分茶客又来光顾 。晚上十时开始准备打烊 。南昌的茶铺一般实行早午晚三巡 。早巡也就是南昌人所谓的“过茶”,生意是全天最火的 。午巡和晚巡生意则不如早巡,并且需要重新记价 。茶铺的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男性 。老人们,清晨开始泡茶铺,时将正午,便回家吃饭午休,下午仍有一部分人来泡茶铺,另外一大部分奔赴澡堂 。旧时有谚云“早上人包水,下午水包人”,就是老人们一天休闲生活的最好写照 。
茶客走进茶铺,跑堂伙计便会迎上来招呼客人坐定,待客人点定所要的茶及茶点后,伙计会拿来一只带盖托的瓷茶碗和一双供客人夹取茶点的筷子,另外,还会带来茶点 。然后,伙计会一手掀杯盖,一手执茶壶,将壶倾斜,热水顺着嘴管射出,射入茶碗,一射即准,一准即满,不多不少,滴水不漏 。有时伙计还会耍出如“高山流水”、“苏秦背剑”、“童子吹笛”之类的花样以悦茶客 。茶铺里的茶壶,主要分长嘴壶和冲壶两种,长嘴壶与四川茶园的长嘴壶大抵无异 。而冲壶则为短嘴,锡制,置于堂中炉灶的烟孔上或是由跑堂伙计提在手中 。
受南昌附近茶产地的产茶品种影响(婺源云雾、遂川狗牯脑、井冈翠绿等),茶铺几乎只供应绿茶,鲜见乌龙、红茶之类 。而且,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大都为中下等,南昌人谓为“香片” 。若客人需要龙井、雀舌等高档茶,则要另外收费 。一般的茶客,都是点一碗五分钱的茶(上世纪70年代市价),茶金可谓相当低廉 。
●茶客大多为聊天听书
【南昌新旧茶馆百年文化变更】茶客们在茶铺除享用“清茶细点”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聊天,也就是南昌方言中所谓的“谈讬”或“撬牙膏”,聊天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如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市场物价、稗官野史等 。除了这些闲聊海侃之外,茶铺也是茶客们商定晚辈婚姻大事,调解民事纠纷的经常去处 。因此,茶铺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婚姻介绍所”和“民间法庭”的角色 。另外,茶铺也是人们洽谈生意,联系劳工的场所 。同时社会上的各个“江湖帮会”,也经常在茶铺沟通信息、传递指令、协调关系等 。但归根结底茶铺里还是老人居多 。
聊天之外,茶客们还兼顾听书 。这里所说的书,主要有两类,一为用南昌方言演绎的评书,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与北派评书差不多 。另一种,叫“南昌道情” 。所谓“道情”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清末传入南昌城 。表演时,老艺人独坐茶铺一角,右手执一小棍,左手带道情筒夹带一面铜钹 。在拍道情筒的同时,用右手小棍敲打筒和铜钹,此所谓“一打三响”,堪称一绝 。
此外,打纸牌、下棋也是茶铺中老人常见的休闲内容 。客人饮罢结账后,跑堂伙计高声吆喝,其大意如此:“哦!楼上几号茶桌哟!某某客人结了账哦!香片某碗某角哟!点某碗某角哦!一共几碗几角哦!手中把子小账在外,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这样几嗓喊来,无论身边客人还是楼下记账的老板娘都能够对茶金情况清楚明了 。
●新派茶馆文化正萌芽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南昌开始出现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由相关部门协办的“茶艺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现代气息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散布于豫章城的大街小巷,南昌的新派茶馆文化也随之形成 。
如今,走在南昌城的街头弄里,林林总总的茶馆时不时地映入眼帘 。“茶铺”二字,虽然还能在南昌方言中觅得其踪,但是,茶馆门口各色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上,却多见得“茶馆”、“茶艺馆”、“茶道馆”、“茶坊”、“茶室”、“茶吧”之类的词汇 。也有略带诗气,如“听雨轩”、“悠竹轩”等 。这些风格迥异的名称,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各个茶馆经营内容的取向 。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茶楼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为茶艺馆,茶桌、茶具都十分考究,大厅内常以古筝一类的清音为背景音乐,每天定期举行茶艺表演和其他与茶文化有关的事宜,其价位相对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社会中高层人士,主要消费内容为饮茶、欣赏茶艺表演、洽谈业务、聊天等;二为西化茶楼,此类茶楼格调尽显欧陆古典风情,室内装潢高档华丽,室内背景音乐以萨克斯曲之类的轻音乐为主,茶楼不仅提供各种品质的茶水,也有咖啡、牛奶、红酒、糕点等多种食物;三为一般茶楼,格调多以中式为主,西式为辅,背景音乐以轻音乐为主,主要经营茶水,高中低档茶以及功夫茶具,一应俱全,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青年,茶楼内环境较差,打牌者众多;四为综合型茶楼,不仅喝茶,还提供餐饮、棋牌、KTV等综合服务,形成“吃喝玩乐一条龙” 。
目前,南昌出现了一些会员制茶楼,装修古典,有评弹说书也有字画欣赏出售,但消费不低,它们正在逐步复古南昌茶铺文化 。
推荐阅读
- 江西师大和南昌大学那个面积更大
- 传统茶馆的茶外功能
- 浅谈南北茶馆的不同之处
- 茶馆的历史变迁
- 拉萨茶馆见证西藏现代文明发展
- 漫谈杭州的茶馆
- 杭州茶馆的“变法”
- 江西小吃有哪些
- 累了,就来这里喝杯茶
- 江西最大水果批发市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