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藏植茶九华山

每年农历七月廿九或三十日夜晚,我国很多城乡的善男信女,会在屋檐下、墙角边等处分散插上数支清香,以此纪念地藏王菩萨生日,保佑吉祥平安 。地藏王即金地藏,是由外来和尚化身的,出身唐代新罗(今朝鲜半岛)王族,原名金侨觉 。他是九华山的植茶始祖,《全唐诗》还收有他的茶诗《送童子下山》 。金乔觉(696-794),俗称金地藏,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 。相传他早年即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对佛教文化兴趣浓厚,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 。”于是回国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 。约唐开元七年(719),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东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子山(今九华山) 。他在九华山苦修75年,倡导“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于唐贞元十年(794)农历闰七月三十夜跏跌圆寂,寿99岁 。三年后开函时,据说“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佛教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为地藏菩萨应世,尊其为“金地藏” 。九华山由此成为金地藏的道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圣地” 。他是新罗第一个会写汉语律诗的人 。【金地藏植茶九华山】九华植茶称始祖金地藏所种之茶称为金地茶,又称九华佛茶 。关于他植茶之事,民国《九华山志》卷八《物产门》有如下记载:金地茶,梗空如筱,相传金地藏携来种 。九华山所在地《青阳县志》亦有如下载:金地茶,相传为金地藏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筒者是 。这两条记载有三处值得探讨 。首先是“传”字 。一般说来,“传”是传说或口头相传,不能作为确切依据 。好在金地藏在下文引用的《送童子下山》一诗中,写到了汲泉烹茗的雅好,说明他是爱茶之人,完全可以佐证他在九华山植茶的真实性 。其次是“携来”两字表述不清 。笔者从网上看到,很多文章以此认为他是从新罗携来 。2008年4月下旬,来宁波参加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海上茶路国际论坛的韩国《茶的世界》主编崔锡焕先生,也在论文中说金地藏将新罗茶带到九华山 。这一说法显然有误,笔者作为大会论文编者,不敢苟同这一没有依据的说法,与他商量作了修改 。因为到目前为止,专家、学者的结论是,朝鲜半岛并无原生茶,大约在六七世纪从中国传去的 。新罗时代(668-935)大批僧人到中国学佛求法,载入中国宋代《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后回国传教 。他们在中国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因此,如果说金地藏种的是新罗茶,首先要证明朝鲜半岛有原生茶,在没有证明之前,很难说他从新罗带来茶叶 。或者说他带来的是中国传去的茶,这在逻辑上也很难成立,中国多茶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据记载,金地藏到九华山之前,已经游历了中国诸多名山古刹 。从理论上说,九华山位于江南,应该有原生茶,但山上是否有原生茶,要请专家考察结论 。笔者以为,很可能是金地藏在山上找不到原生茶之后,从其他寺院引进的,后人因此将他视为九华山植茶始祖 。再则,《青阳县志》上“西域携来”令人费解 。一般将新疆和中西亚地区视为西域,那里根本没有茶叶 。新罗在中国东部,即使从新罗携来,应该记为东国或东域 。因此只能将金地茶源于九华山以西的某山某寺 。金地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两志所载“梗空如筱”、“梗空筒者” 。“筱”为小竹子 。梗空并不是茶树枝梗生来即空,而是指粗茶加工后枝梗中空 。笔者为此请教了安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茶学家詹罗九先生 。他说,并不是九华山所有的茶叶都能做出枝梗中空的效果,而是山上部分茶园的茶叶,经大火高温才能做出枝梗中空,前几年他们做出过样品,现在已很少见了 。香茗烟霞伴修行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是金地藏留下的茶诗——《送童子下山》,载于《全唐诗》中 。金地藏写作此诗已年逾八旬 。诗的大意是一位跟他修行的小童僧因寺中寂寞,想还俗回家,但他和祖父辈的高僧已建立深深的感情,因此又恋恋不舍 。金地藏深知人各有志,小童向往青梅竹马般地凡人生活,不愿苦心禅修,就非常乐意地准许他回家 。终于到了分别的一天,金地藏高兴地送他下山,并劝慰因分别而频频流泪的小童不要难过,相伴老僧的自有山泉、香茗、青山、烟霞 。全诗流畅写意,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无意中流露了他日常汲泉烹茗的茶禅人生,成为中唐以前少量茶诗中难得的一首 。何处登陆待考证就中韩文化交流和佛教文化、茶文化来说,金地藏是一位重要人物 。遗憾的是,他的身世、行迹等生平事迹少而又少,留下很多谜团未解 。如上文提到的他在九华山所植之茶来于何处就未见记载 。重要的是,他西渡东海,登陆何处不得而知 。笔者家乡宁波,唐代即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交流与贸易港口,与日本、朝鲜半岛等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往非常频繁 。如日本高僧兼茶僧最澄、空海以及宋代道元、荣西,都是从明州(今宁波)登陆,来大唐学佛传茶的 。后晋、宋代高丽(朝鲜)王族高僧义通(927-988)、义天(1055-1101)也是从宁波往来中国学佛传茶的,其中义通从明州归国时得到州官员挽留,住持城内宝云寺,成为中国天台宗第十六祖师,并宏扬天台宗禅茶文化20年,圆寂后葬于阿育王寺 。位于宁波老城区的镇明路上,现存宋代高丽使馆遗址 。通过初步研究东亚茶文化,笔者了解到宁波之所以唐代即成为我国主要对外港口,尤其是作为往来日本、朝鲜半岛的窗口,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浙江、江苏、安徽、江西诸省皆为腹地,还因为有独特的海风和洋流,宁波至日本和朝鲜半岛每年春夏间的洋流和季候风,有利船只航行,为其他港口无法比拟 。尤其是在靠风力和人力为主的古代,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朝鲜时代弘文馆副理崔溥(1454-1504),1488年(朝鲜成宗十九年,明弘治元年)因父丧自济州岛回家奔丧,不幸遇风暴漂流到中国浙江宁海沿海,受到礼遇送还朝鲜 。前几年,韩国和中国民间曾用无动力竹筏,依靠人力和洋流、季候风,从舟山漂流至韩国釜山 。金地藏西渡之海为东海,这一点已得到专家、学者确认 。就当时三大对外港口来说,他从宁波或扬州登陆的可能性较大,而宁波最为便捷,因为扬州还有长江内河 。比较日本和韩国,前者比较重视文化传承 。就日本来说,最澄以后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大事,都有确切记载,历代出版了较多茶书 。而介绍中国与朝鲜半岛茶文化交流的书籍则很少,像金地藏这样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包括何处出海、何处登陆都无法搞清 。期待专家学者作出考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