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人们非常喜欢制作饼茶,从唐代到了宋代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变成了点茶法
唐人的饼茶到了宋代质量上又有很大提高 。饮用方法也由原来的煎茶法改为点茶法 。茶具也随点茶的流行而更新 。
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一直发展至今,成为了我国的国饮 。
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 “尝百草曰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其中“荼”即“茶” 。可见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茶即被发现和利用 。当时,茶并非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药用和食用,从有关文献和支料记载来看,茶作为日常饮料大概应在秦汉时期,那时,人们把新鲜的茶叶摘下’煮汤作饮料,不经过任何加工 。这样,茶汤中免不了有青草气和苦涩的味道,因此,把茶和其它如:生姜、大葱、枣、盐等一起煮汤饮之 。
随着饮茶风尚曰益传播,运输和贮存茶叶,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首先想出了把夢叶制成饼烘干的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 。而这时期并没有专门作为饮茶的器具,它应该是和酒具、食具共用之 。
茶叶制成饼,并在技术上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应在我国的唐代 。根据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记载,唐代制作饼茶有“采”、“蒸”、“捣”、“拍”、 “焙”、 “穿”、 “封”这样七道工序 。具体的做法是:在春季的晴天十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水未干的时候,采下茶叶,放进甑釜中蒸尸下,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压)制成团饼,最后将饼穿起来焙干,封存 。唐朝拍制茶饼,使用一定的模具,这模具叫作“规承” 。“规”为铁制,圆型或方型; “承”也称“台”,一般用石头做成 。
用现代的标准来看,唐代的饼茶是一种蒸青紧压茶 。它最主要的工序,实际上是蒸茶,制饼穿孔 。贯串烘焙 。饼茶经过了蒸青、烘焙,饼茶的味道比鲜叶好多了 。
至于如何饮用和使用什么茶具,陆羽在《茶经》中也作了详细讲述 。原来加入葱、姜、枣等添加物,用以调味,陆羽认为此茶犹如“沟渠间弃水”不可取 。他提倡的方法重在煎 。在碾茶之前,先要烤茶,使其“炎凉”“均匀”变软后用纸包好,以保其香.冷却后,再碾成细末,通罗(筛)后贮于合(盒)中 。煎茶时当用风炉和複 。煮水时当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烧水至一沸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以使茶叶纯正 。待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烧水到二沸时,舀出一瓢,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茶末,到水泡如“腾波鼓浪”,即水烧到三沸时 。若继续煮,则水则“老”不适饮用,此时应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时华,这进荼则可以饮了,至于整个过程所需之茶器,唐代陆羽开列出了28种之多,这种茶具,大致分为八大类 。
1.生活用具:风炉、灰承、茗、炭和火荚五种 。
风炉:陆羽亲自设计 。状如古鼎,三足两耳,炉用铁 。铜铸造 。炉内为泥壁,炉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风,窗孔上分别铸有“伊公”、“羹陆氏茶”字样,连起来为“伊公”、 “羹陆”、 “氏茶” 。伊公即伊尹,是商代开国贤相,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首先发明用鼎煮饭:陆氏则是陆羽本人 。陆羽把自己和伊公相比 。
炉脚上分别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灭胡明年铸”二十一个古文字 。按《周易》解释,坎主水,巽主风,离主火,“坎上”一句的意思就是,煎茶之水放于上,风从下面吹入,火在中间燃烧 。“五行”一句的意思是,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 。“圣唐”句是指制作年代 。另几件是辅助工具 。灰承;有三只脚的铁盘,供承灰用 。炭荚:六角形铁棒,长一尺,以使炭通火 。火荚、铁刷、火筷,可以夹烧红的炭 。
2、煮茶用具:钹、交床:是大口锅,用来煮水煎荼,用生铁制成,内光外粗,耳呈方形 。交床:是十字交叉的支架,上有搁板,中间剜个圆孔,以便放锅 。
3、烤、碾、量茶用具: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六种 。
夹:用小青竹或铁铜制成,长一尺二寸,供烤炙茶叶时翻用 。纸囊;用产于剡溪的剡滕纸双层缝制 。用来贮烤好的荼,可以“不泄其香”,碾;用木制,内圆外方,里面放一个车轮状带轴的堕,亦即碾轮,能在圆槽来回转动 。将炙烤过的饼荼碾成碎末 。拂末:用羽毛做成,清掸茶末 。罗合:即罗筛,罗用竹制成,弯成圆形,绷上细纱或绢 。则:用贝、蛎、蛤的壳充当,铜铁竹制成匙,小箕之类,供量茶用 。
4、水具:水方、漉水囊、瓢,竹夹和熟盂等五种,贮盛开水,陶做瓷成,可盛水二升 。竹用木帛优,长一尺,两头包银,用以搅水 。
5、盐具:鹾簋和揭鹾簋:放盐用的瓷制品,圆形为主,直径四寸,也有盒形等 。揭:竹制品,取盐用、饮茶用.陆羽认为越瓷最好,因越瓷为淡青色,能与绿色的茶汤相映生辉 。札:形似笔状,供饮茶时调茶用 。
6、饮茶用品:碗和札 。碗:瓷制品、饮茶用 。
7、清洁用具:涤方、滓方和巾 。涤方:用木制成,用盛放洗涤后的水 。滓方:用木制成,盛放茶滓 。巾:粗绸制成,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 。用来擦干各种茶具 。
8、藏陈用具:畚、具列和都篮三种 。畚:用白蒲草制成,呈长方形,用以盛放烹茶用的全部茶具,便于携带 。
以上茶具,饮茶时并非一一具备,必要时,可省略若干件.在唐代的茶具中,还应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宮出土了成套的饮茶器具,则为世人提供了唐代茶具的实物证据,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这些茶具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宫廷系列茶具实物 。这些大内茶器,主要有三类:金银茶器、秘色瓷茶器、硫璃茶具等 。在此我们不再一一介绍 。
各种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茶也不例外 。
唐人的饼茶到了宋代质量上又有很大提高 。饮用方法也由原来的煎茶法改为点茶法 。茶具也随点茶的流行而更新 。
自唐及宋,饮茶风所日渐高涨,特别是宋代宮廷禁苑和地方官吏,文入学士的崇茶、尚茶、以品茶为雅的做法,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著《茶录》、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一个官居宰相,一个贵为皇帝,他们也参与茶事,撰写茶书,这在中国饮茶史上是仅见的 。在这种氛围下,终使茶叶成了举国之饮 。
不过宋人饮的仍然是饼茶、茶叶加工除了更加精细的外,变化不大,饮茶方法唐代的煎茶法被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更有趣的是宋人斗茶之风盛行 。上至帝王将相,骚人墨客 。下至浮浪哥儿、市井细民,都热衷于斗茶 。
斗茶,又称“茗战”、“点茶”、“点试”,即通过烹制、品尝茶叶,比赛茶的质量和烹茶技艺 。斗茶的操作过程大致有三,即调膏 。煎水和点茶 。
调膏:就是将茶末放一茶盏中,注入开水调成糊状,如同膏油,调膏前的茶盏,必须要开水预热,用注入沸水煎茶 。所以宋人的煎茶,并不煎茶只煎水,实际上已经开了瀹茶的先声,只不过比明朝以后的冲饮复杂得多,仍属“煎茶”系统 。
?
【唐宋时代的饼茶与茶】
推荐阅读
- 1:10的比例怎么配
- 怎么查看qq空间特别关心
- QQ怎么查看使用过的挂件
- 孕期如何防止过敏?
- 土耳其的茶具
- 明太祖朱元璋与普洱饼茶、团茶
- 羊肉圆葱饺子馅的做法
- 恶搞:那些与茶有缘的名人们
- 茶,是一个带温度和情感的字
- 云南发现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