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永灵先生将那一款岕茶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因兴奋而有些慌乱,竟然拿不定主意用什么样的器皿来冲泡她 。透明的玻璃瓶并非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包装,拿在手里仔细端详里面的茶叶,我有些将信将疑,这是传说中千古绝唱的岕茶(或罗岕茶)吗?当镇定地把她泡在杯中时,透过袅袅的茶气,我恍惚看到了那一幕幕既是阳羡茶又是岕茶的渊源悠长的历史 。在盛唐茶事里,宜兴的阳羡茶和长兴的紫笋茶被同列为贡茶,宜兴与长兴一岭之隔,后来因为皇家的第一座贡茶院建在了长兴顾渚山,紫笋茶的名气才盖过了阳羡茶 。先有阳羡后有紫笋,宜兴的阳羡茶是江南茶史的辉煌开篇 。无论是阳羡茶,还是紫笋茶,生长于宜兴与长兴毗邻山坞的岕茶都与他们有着渊源关系 。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 。岕片之美,陆鸿渐所称圈岭茶是也 。茗岭,于宜兴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陈贞慧在《秋园杂佩》中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 宜兴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清称之岕茶 。岕茶是一整部明清的江南茶史 。在中国的历史名茶谱中,没有哪一款茶品可与岕茶相比辉煌 。中国自汉代至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籍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专著就有六部 。记得明?许次纾在《茶疏》中写过《岕中制法》,熊明遇有《罗岕茶疏》,周高起写过《洞山岕茶系》,冯可宾写过《岕茶笺》,周庆叔留有《岕茶别论》书名,清?冒襄写有《岕茶汇钞》 。这么多人为她作记立传,见笑兄说岕茶是大明绝唱,一点也不为过 。赵永灵先生说她是中国历史第一名茶,我也赞同 。无需罗列众多文人墨客对岕茶的赞叹之句了 。曾经很多次去历史名茶岕茶的出产之地寻觅,青山依旧,茗岭依旧,罗岕犹在,洞山犹在,千年的茶树犹在,只是不见伊人的风采,岕茶何在? “立夏开园,先蒸后焙”的历史名茶岕茶,据说已经失传于清雍正年间,据说有无数的人尝试过恢复开发岕茶,都没有成功 。如此奇茶为什么会失传呢?为什么难以恢复?生于岕茶故乡茗岭山下的赵永灵先生介绍说,主要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尤其是“先蒸后焙”的焙茶工艺,极为讲究工与时 。【失传已久的历史名茶岕茶重现长兴茗岭山】 好茶是焙出来的,清?冒襄《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介绍 。“数焙,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 。”就是说焙茶不能一次速干,速干的是茶的表面,内部不干会影响茶的香气;更不能断火烘焙,断火失焙则茶叶味道就不纯正了 。焙好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反反复复前后需三十多小时 。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 。焙火过程的火候、温度,焙火程度等都是依制茶人的经验来掌握,是岕茶焙火工艺繁杂导致了它的失传 。岕茶,是吴中所贵,明清贡品,被誉为茶中圣品,旷世奇品,为众多茶人苦苦追寻 。生于茗岭山下的赵永灵先生也一直对这一旷世奇品的岕茶充满期冀,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古籍清?冒襄的《岕茶汇钞》,萌生宏愿恢复开发此茶 。赵永灵先生依据冒襄《岕茶汇钞》记载的岕茶工艺,并查阅了大量古代茶学文献,实地考察了岕茶历史产地,从原料采摘、或炒或蒸、焙火等工艺不断探索、实践,历时三年试制,于2008年秋天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 。赵永灵先生坦言,在遵循古法的同时,赋予了现代制茶工艺 。这是怎样一款神奇的茶呢? 茶泡好了,一边以赤怀的虔诚来品鉴,一边听赵先生娓娓道来: 上品岕茶,外形色白为贵 。色白,说明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当,只有这样才能滋味甘鲜,郁香扑鼻 。《洞山岕茶系》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岕茶的香气,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乳香(婴儿体香) 。《岕茶汇钞》描述为“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 。金石性,是指岕茶的味了 。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气 。鲜活,不仅体现在滋味上,而且表现在叶底和茶汤上,“其色如玉,犹嫩绿” 。芽芽叶叶,栩栩如生,生机盎然…… 终于喝到了传说中的岕茶,终于一睹岕茶的芳颜,这段茶缘是一个玩茶人值得宣耀和骄傲的资本 。我借吴兴四子茅维的《友人饷岕茶歌》来感谢赵永灵先生相赠如此名贵的茶 。乍倾色若无,稍贮味逾迥 。七碗清风飕,一啜胸滓冷 。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阳饼 。世以方虎丘,品置岂平等 。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 。
推荐阅读
- 论收藏把玩瓷质茶器的要诀3
- 补好的牙又掉了怎么办
- 电瓶内阻大如何修
- 新的一年,我想约你喝茶
- 附详细图解 茶具的使用方法
- 茶品到一种境界 也是生命和人生的味道
- 赏壶玩壶的标准
- aqaba是哪个国家的港口
- 丝瓜牛肉汤的做法
- 品味茶的无味为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