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未问世前之茶字溯源

【《茶经》未问世前之茶字溯源】在《茶经》尚未问世之前,还没有这个“茶”字 。当时人们都将其写作“荼”字,即“如火如荼”的“荼” 。如西汉王褒《僮约》中,“脍鱼弊,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记载以及孙楚的“姜桂荼芽出巴蜀”诗句,还有湖南茶陵,是西汉时设置的县,在唐以前写作“荼陵”等等,都能看得出来 。此外,“荼”字是个多音字,也是个多义字,既可读成“cha”,也可读成“tu” 。既用以表示茶,也用以表示一种田野间的苦菜,还有的用以表示茅莠等野草的,一字多用,自然很不方便 。直到陆羽《茶经》问世后,唐玄宗编撰《开元文字音义》时,才推出了一个“茶”字,以区别一般的“茶”类植物 。
那么,陆羽为什么在《茶经》中将“荼”字减去一笔,改成“茶”字呢?这一笔省得非常有道理 。因为,茶字下半部减去一横便是“木”而不是“禾”,意即茶是木本而不是草本植物 。他在《茶经》里的第一句话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自从《茶经》问世后,后人便不约而同地都写用“茶”字了 。
据文献记载,中国茶叶种类已超过50种 。由于中国从古代起就向国外出口茶叶,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中国话来命名茶叶 。例如俄语叫茶为“chai”,日语叫茶为“char”,荷兰语叫茶为“Thee”,英国语叫茶为“tea”,法国语叫茶为“the”,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叫茶为“te”等等 。其实,不论叫“cha”、“chai”或是叫“tea”,都是从汉字“茶”转化而来的 。从各种茶的读音来看,足以说明茶叶的发源地在中国,这是毋容置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