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故事 经典谚语故事推荐


谚语故事 经典谚语故事推荐

文章插图
1、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 , 由其母亲抚养成人 。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 , 村名叫范村 , 村不远有一片墓地 , 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 , 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 , 孟母看见了 , 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 。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 , 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 , 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 , 整天嬉戏 。
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 , 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 , 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 。从此 , 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 , 孟母甚喜 , 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 , 他勤奋读书 , 终成大儒 。
2、头悬梁 , 锥刺股
东汉时候 , 有个人名叫孙敬 , 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 , 经常关起门 , 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 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 , 劳累了 , 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 , 疲倦得直打瞌睡 。
孙敬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 , 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 头一低 ,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 , 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  马上就清醒了 , 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
3、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 , 天黑后 , 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 , 说:“天晚了 , 路黑 , 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 , 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 , 不是嘲笑我吗?”
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 。你在路上走 , 许多人也在路上走 , 你打着灯笼 , 别人可以看到你 , 就不会把你撞到了 。”
4、三个臭皮匠 , 赛过诸葛亮
【谚语故事 经典谚语故事推荐】话说有一天 , 诸葛亮到东吴作客 , 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 。其实 , 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 , 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 。那宝塔要求可高啦 , 单是顶上的铜葫芦 , 就有五丈高 , 四千多斤重 。孙权被难住了 , 急得面黄肌瘦 。后来寻到了冶匠 , 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 , 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 。
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 , 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 , 剪出个葫芦的样子 。然后 , 再用牛皮开料 , 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 。在浇铜水时 , 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 。这一着 , 果然一举成功 。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 , 立即向孙权告辞 , 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三个丑皮匠 , 胜过诸葛亮”的故事 , 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
5、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 , 有个叫张三的人 ,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 , 才积攒三百两银子 , 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 , 就找了一只箱子 , 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 , 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 , 怕别人到这儿来挖 , 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 , 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 , 贴在墙角边 , 这才放心地走了 。
谁知道他的举动 , 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 , 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 , 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 , 到屋后去看银子 , 银子不见了 , 一见纸条 , 才恍然大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