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乐山基诺族的茶事

世居攸乐山的基诺族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发现了茶的价值 , 创造了可贵的攸乐古茶文化――一种尚处于原始社会原始民族的原始茶文化 。基诺族史诗《玛黑和玛妞》对茶事最早的描述是:传说古代白天出7个太阳 , 夜里出7个月亮 , 七天七夜后植物被晒死 , 火焰升腾变成乌云 , 接着大雨倾盆 , 淹没了大地与人类 。世上只有玛黑玛妞兄妹得到创世女神“阿嫫腰贝”指点 , 带着茶籽、棉籽等躲进大鼓内 , 漂到攸乐山 , 兄妹种茶植棉繁育后代 , 形成了今天的基诺族 。还有一个传说:孔明南征来到攸乐山 , 因为太疲劳 , 一些士兵睡着了 , 等他们醒来追上大部队 , 孔明因其违反军纪不再收留 , 赠以茶籽 , 命其种茶为生 , 同时还命照其帽式样搭屋而居 。于是 , 这一人群就居住在“孔明帽”里 , 世代种茶……
从元代起 , 攸乐山属“彻里路”管辖 , 明代改设“车里宣慰司” , 清代设立攸乐同知 , 建攸乐城 。攸乐同知的职责是维护六大茶山事务 , 督促茶农茶商采茶运茶并统一加工成各类普洱茶 , “作贡或销往各地” 。这一时期 , 攸乐山茶事最兴隆 。朝代更迭 , 基诺人从没“丢落”茶叶的种植、制作 , 而且攸乐茶在清朝时被列为了贡茶:清阮福《普洱茶记》载:“茶产六山 , 气味随土性而异 , 生于赤土或土杂石者最佳 , 消食散寒解毒 。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 , 谓之毛尖 , 以作贡 , 贡后方许民间贩卖”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把攸乐茶山排在了六大茶山之首:“普洱茶名重于天下 , 出六大茶山:一曰攸乐 , 二曰革登 , 三曰倚邦 , 四曰莽枝 , 五曰蛮专 , 六曰慢撒 , 周八百里” 。如今 , 虽然“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 但攸乐茶山上5000多亩古茶树仍长得枝繁芽肥 。
基诺语称茶为“啦博” , “啦”是依靠 , “博”是芽叶 , 其意是赖以生存的芽叶 。他们对茶树的称呼有5种:“啦博阿则”(茶树)、“啦博阿十拉”(野茶树)、“啦博则里”(老茶树)、“啦博则嫫”(大母茶树)、“接则”(摇钱树) 。这些称谓说明攸乐茶的历史古远与内涵的丰富 , 也说明了基诺人对茶树的重视程度 。
【攸乐山基诺族的茶事】攸乐山的亚诺寨在12天的农业大祭“洛嫫洛”中有茶神祭仪式 。在巴亚等20多个村寨的传说中 , 种茶的技术是由始祖“阿嫫腰白”传授的 , 巴卡等几个村寨则有孔明赠茶籽的传说 , 在洛特、亚诺、司土、巴破、巴卡等村寨中 , 都有开村始祖种茶与古老茶园的史迹 。在基诺族传统节日“特懋克”及祭祖先神灵的所有仪式中 , 都离不开茶叶 。在今天的攸乐山 , 古老的茶俗依然保存:凉拌茶、火燎鲜茶、包烧茶、竹筒茶、铁锅蒸茶……似可从中窥见普洱茶文化的源头和衍变轨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