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紫砂壶圆壶有哪些壶形?


二 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紫砂壶圆壶有哪些壶形?

文章插图
上接《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
紫砂壶按照器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 。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 。故称掇球壶 。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 。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 。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 。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 。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 。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
正传统的“如意壶”端正秀美,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 。“如意壶”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的大气美观;“如意”是吉祥的化身,自古就受到人们喜爱 。如意壶在传统的壶型上有所变化,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 。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 。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 。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 。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石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既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 。
现在这种莲子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莲子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 。到后来由古朴敦厚到清秀俏丽的演变中,盖子盈起,上加珠钮,愈显高耸;一弯小流胥出于壶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此种莲子壶在现代是十分受欢迎的,而与源于“将军罐”的掇球相比,莲子俏丽似闺阁女子,掇球威严如虎帐将军 。随着莲子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便被工艺师随意“打扮”,就有了现在的如意莲子、平盖莲子以及牛盖莲子等,无论是何种造型莲子造型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不倒的 。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 。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 。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 。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典美精工,余味无穷 。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 。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
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时下最珍藏的便是杨彭年制的套环钮葫芦壶,这款壶器身洒冷金斑,壶体设计新颖 。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 。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俱代表的作品便邵大亨的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 。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 。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壶盖内有“大亨”楷书瓜子形印 。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最佳须使用特级紫茄泥,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笑樱,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理论学者解释说:“和”通“合”,都是一种含蓄的“吉祥”文化心理法则 。“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而“合”代表融合、综合、合适、合作,表现一种中庸淡定的处世态度 。
线圆壶壶式为四十年代所兴起,历经几代艺人演变,时趋成熟 。壶身用两泥片合制作成扁球状,口部与半球状盖相切,壶底简洁,为一捺底,桥梁钮与盖浑然一体,整个壶在扁圆中求韵味 。流自壶腹胥伸自然,把高挑圆润下留垂耳,与流对应称势 。中置一腰带线将全壶提携神韵,腰线带方、角圆,变化中求统一,将制作中的泥痕藏于其中,达到天衣无缝 。
圆珠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器身为圆珠形因而得名,壶身珠圆玉润,流弯、把环、腹圆,截盖设计,通体气骨富瞻雄伟,自是廊庙之材,壶身之上篆刻“如瓜镇心,以涤烦襟”诗句,一诗配一壶,这也是曼生壶最大的特点 。
【二 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紫砂壶圆壶有哪些壶形?】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 。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 。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 。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
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 。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 。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 。
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 。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 。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 。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 。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
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 。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
在明之中期盛行品茶,故小壶开始得以流行,不过,水平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在广东福建盛行的“工夫茶”在喝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
《说文》:从包从瓠 。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按瓠,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 。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 。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 。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尊”的升华 。
二 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紫砂壶圆壶有哪些壶形?

文章插图
乳鼎顾名思义是一款仿物器型,壶的整体造型是仿古代“鼎”而设计,鼎,古代炊器 。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流行 。此壶之壶身,圆形三足,,也因为有“三乳突状小足”,故称之为“乳鼎壶” 。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 。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 。”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型壶便也觉器度非几 。
直腹圈足,阔口出唇,短弯流,环状柄 。平盖,宽带拱形钮犹如牛鼻,牛盖莲子故此得名 。制作此款作品老师都会精心选用精品泥料,牛盖切合紧密,整体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 。“牛盖莲子壶”为裴石民先生六十年代于宜兴紫砂厂所创制,遂成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发展至今仍是一款不可超越的经典 。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格高西子 。”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纵观汉扁壶,壶体扁圆,底部圆润丰满,腹肩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平盖稳重,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线呼应,生动而自然,整个壶质朴而大气 。
周盘壶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 。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 。其境界有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拥壶自省,以净其身 。相逢重大抉择,执周盘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圆 。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 。泥质坚结,砂色暗红 。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
大彬如意是一款经典的器型,为明朝时大彬设计制作而成,其时有“明代良陶让一时”之说,时大彬设计此款壶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撑体的“鼎立”寓意 。盖呈凸圆形,为压盖 。盖面贴有四瓣如意纹饰,对称分布,厚度约为1毫米,工艺精良,扁圆形纽,;盖中有一出气孔通纽顶,盖内孔大,顶孔小,孔圆规整,做工讲究;三弯嘴内敛,气息庄端且聚气,大彬如意器型古朴雅致,大气不洪,完全展现了时大彬的制壶风格 。
汉铎,即汉朝之铎 。《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 。它是器物的名称 。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 。梅调鼎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 。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 。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
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 。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关于龙蛋壶的起源,有这样的记载,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 。”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龙蛋的造型是取于蛋型 。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
天际壶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在造型构架与装饰手法上均紧扣“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突出了空阔长天,烟波浩淼的主题意境 。构思空灵而想象奇幻,把千年名诗的精髓与瑰丽糅入砂器,再加以手工艺术点染,其手法的运用妙如行云流水,令昔景重现,得飨世人 。作品设计挺秀稳重,端凝大方,比例恰当,线条明朗,壶嘴、壶把与壶钮造型简约丰润,与壶体契合工整,观之整体有浑然融合之感;气势浑雅,境界开阔,气韵浓郁,意象清峭;增一分嫌浓丽,减一分显清简,摄艺术之深美,辅装饰手法之和谐,开阖顿挫,层染跌宕,如水到渠成,无一丝造作痕迹 。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作品的最初创作者是顾景舟,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曲流环状柄,压盖式,桥型钮 。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 。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 。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 。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曼生为官之后因为清朝相关制度规定有些官员是不可以带家眷在身边的,所以曼生只能与妻分隔两地,无法长相厮守,因为曼生爱壶成痴,便想到以壶寄相情 。曼生寄情于物,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因而紫砂壶也是世人情感的一种寄托!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 。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 。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蟜龙昂首,气韵出众 。
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 。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 。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 。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 。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 。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 。
玉笠壶壶身圆润有型,壶嘴曲环有度,仿佛渔翁鱼竿,垂钓江面;壶把舒适稳定;壶盖疏密有致;壶钮细腻光滑,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 。远观此壶,壶体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恬淡,宁静祥和,给人以清静气爽的感觉,统观此壶,形如斗笠,蓑衣渔翁独钓寒江,令人回味 。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 。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 。从“掇球”变形而来 。
汉君壶源于曼生扁石壶之式,器型与曼生扁壶相仿,但器型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为平盖汉君壶,以王寅春所做为最佳器型 。其后汉君与各名家手里均有所改进,经反复提炼,尺度严谨,比例适中 。当君壶壶身扁圆,大口斜肩,直壁腹,腹以下又斜收,平底;三弯式圆方管流,扁方形圆形耳,盖采用虚嵌式结构,呈圆弧形凸起,桥形钮,作品整体感强,自然舒畅 。
汉云壶是紫砂壶中比较具有另类特色的器型 。壶身以圆形线条为主,束颈,折腹外鼓 。肩部凸起线条,延伸至壶嘴,与把手在视觉上保持了平衡,上小下大的两个倾斜块面突出中间线条的优美,使之过渡到壶嘴上成为阴阳分割之界,连接到壶把上端下沿,充分体现“线”的美感,使整个造型简练而又挺拔 。
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于是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离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 。只要是木架的房屋每一根柱子都有一个柱础,缺一不可,在防腐烂的同时又加强了柱基的承压力,所以在古代人们对础石是十分的重视 。随着年代的推移,柱础也因需求发生变化,柱础渐渐成为柱子的收头,使得单调的柱身发生视觉上的变化,后期更是在柱础上使用雕刻艺术,使得民间的建筑花样繁多,后人更是将柱础演变成具有审美功能的装饰,成为艺术品 。以柱础为壶型,使壶显得别致且优美,更显示其稳重,此壶型亦一直流传下来 。
狮球壶又称伏狮壶,是清末民初常见的民闲茶具器形,“狮”与“师”同音,古有“太师”、“少师”之官名,世人常以此寓意世世代代高官厚禄之吉祥造型 。狮球壶壶身一般为四瓣或八瓣筋纹,有的器身稍高,不过大部分仍作扁球状,以便搭配伏狮的动态;壶的颈与盖则配合筋纹,呈四角或八角形,由于器身较为扁平,所以盖沿较短,好让茶叶有更大的舒展空间 。狮球壶的壶把也因器型关系采用正耳把式,而壶嘴却有直流与弯流之分,但多为一弯流,整器看起来较为含蓄内敛 。整体来讲狮球壶制作难度相对比较高,它属于筋纹器与花塑器的综合体,而壶盖要求下面通转,且面面俱到,若没有一番功力,是比较难办到的 。
模仿古代器物,是紫砂壶的造型来源之一,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秦砖汉瓦为名贵之古玩,清代中叶以来犹受文人推崇.瓦当壶在配以名家之壶铭,意境更加古补,格调幽雅.最著名的为陈曼生的瓦当壶,做工挺刮,壶体正面刻行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实为紫砂壶中难得的精品,也是文人参与合作制壶的典范 。
合盘壶型为扁圆形,折腹,腰线鼓出向上下收敛,流短微曲,把作圆形,矮颈,平盖,弧钮,整器形制简朴 。壶腹上部刻铭:“竹里半炉火活 。曼生 。”壶铭是切茶、切水的 。合盘壶的壶身由上面的圆盖、下面的圆盘两部分合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圆合”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讲“天道曰圆,地道曰方”,中国古人的天道之圆在方的基础之上直觉感情到的圆,但这启示我们对“道”的圆认识 。圆的小世界,包含大道理,只有用心认识,用心体会“合盘壶”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合盘壶”反映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清代紫砂艺术已成熟 。
《唐羽壶》为光素器型,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 。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 。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 。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比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 。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 。
汲直壶壶身呈直筒式,折肩、短颈、流嘴挺拔,随性扣把,宛若耳状,口盖密合,壶底工整,工艺讲究,整体造型于折肩以上较有变化,粗与细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甚是明显,汲直壶表现出气韵深沉、浑朴古拙、浑厚大气的气质,同时还多了一份富丽飘逸的美感 。又似乎汲直传达的是一种刚劲正直、敢于向他人谏言的正义精神!
此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流畅造型、色泽明丽而显华美高雅;壶身铭文寓意深远,乃文人壶之代表,赏其风格可曰“纤秾”,细腻纤秀而格调明朗,浓郁华美而清新流畅 。此壶形态从容,蕴含天机,其砂质最为细腻,故表面光滑圆润,铭文寓意深奥,其造型工艺,文化内涵均达到紫砂壶之最佳境界!
龙带壶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弯流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起凸圆盖,扁圆钮,与整体协调 。此壶造型似仿明永乐甜白三系把壶的形制,并加饰龙带的变化.龙带自壶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两边展开,线面清晰.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是早期的几何形圆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 。
镜瓦即是以汉瓦、铜镜取材造壶,壶身铭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其造型之意很清楚,因古时没有镜子,古人常盛水于鉴,用来照影 。战国以后大量制作青铜镜照影,因此,铜镜也称为鉴 。因为“润无极”暗喻一个永字,即水上来水,源源无尽而达三江四海 。壶身直似瓦筒,口大、盖平似铜镜,盖面刻放射状圆形图案 。嘴曲上平下圆,把外平内润,钮似壶身缩小之微型,基于造型法则,在变化中求统一 。
石扁之形或许并不起眼,造型古拙,细细观之则觉其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乃觉此壶大拙大雅,内涵至深,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是最为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 。而这把壶亦是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完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 。
半瓦壶略弯曲的流以及捏成圆形的把,这柱形圆弧,和着整个壶体的半瓦弧度,成为一体,又有醒目的不同与别致 。它的线条清晰流畅,界面分明美妙,造型清新脱俗,富有现代形式感,又深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
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 。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 。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梦溪笔谈》中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 。虚实结合犹如画中留白,园林借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这种古典美学的神奇光彩,闪耀在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 。
雨露天星壶将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远观此壶,仿佛飞鸟于天 。
曲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壶嘴犹如蜗牛的头部,壶体是蜗牛的身躯,壶把所围成的空间似蜗牛的外壳 。从壶嘴到壶把,用一条涡线贯通,壶身和壶把的结合形成壶的整体 。壶嘴是从壶的腰线中起伏延伸而成,充分显示了静中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蜗牛抬头爬行的动感 。壶体敦实圆厚、轮廓清晰,线和面的转折处理得干净利落 。提梁的形成突破了紫砂壶的旧有样式,提梁与壶体的结合部采用外凸内凹形式,由宽逐渐变窄,其顶端恰好是手提的部位 。在线、面的处理上,提梁的薄厚与壶口处统一均齐,提梁两侧的边线与壶口两条边线联合成一条回旋的棍子线,线的处理尤显均匀饱满、清晰挺秀 。壶盖的盖滴从盖顶自然舒出,滴顶的造型与壶把提梁相对应;而壶盖处的虚线又与壶口的流线相对应 。
曼生提梁又称“石铫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型之一,最初的曼生壶壶身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 。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壶”,此句铭文也是曼生写实心致,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壶身与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型状,中间由肩上圆弧和隆起的半圆盖,高高的桥塑钮加以变化、缓冲,配上长直嘴,显得通壶精气有神,线条交待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自然有度,再配以诗词更添雅趣 。
此紫砂壶意境深远,融通古今,寓意壶主人热情好客,以致高朋满座,尤以壶身铭文最具文化气息,耐人寻味 。其造型风格可谓缜密,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皆因其匠心高妙,所以真现密隐,所谓天衣无缝,一片化机 。
提璧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合理,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巧丽于刚健之中,气韵素洁,深沉朴素,做到了内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是当代紫砂陶中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 。提璧成为当代紫砂史上的经典代表作,是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国之瑰宝” 。
吴经提梁壶造型丰满,腹提得起来,底收得有力,提梁高度适宜,恰形成虚的空间以缓冲身桶的厚重,给人一种沉稳博雅的韵味,和明式家具的凝重简洁之气相通 。在流的根部与壶的腹部相接处贴塑了四瓣柿蒂纹片,这样既使榫接更为牢固又掩盖接痕,美观大方 。壶盖的子口竟镶有起支撑作用的十字架,且厚薄长短不一,然而壶盖正面却配有挺拔优雅的如意形钮 。最使整壶增色的是倭角式海棠形提梁,它比例协调、简洁有力,像极了明式家具里的罗锅枨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 。因鹧鸪这种鸟的叫声听起来象就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 。
此壶系有感于东坡提壶所得,故文人气息最浓,文人雅士,群聚得以高朋满座,独处得以与古人神交,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其风神可谓典雅,把玩此壶,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 。似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典丽高雅,正是落花无言意当远,人淡如菊品自高 。下转《多图|史上最全紫砂壶图鉴》
延伸阅读:
多图|史上最全品茗杯图鉴
多图|史上最全盖碗图鉴
多图|史上最全茶针盘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