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茶乡茶俗

祁门人自古以来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漫长的植茶、制茶、喝茶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 。
祁门农村,茶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九成之上,因此,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以茶为重点,日常生产、生活常围绕茶事来安排 。旧时民谚云:“假忙三十夜,真忙摘茶叶” 。每年春季,茶树发芽,茶季到来,是祁门人最忙碌的季节 。农妇采茶,早上空篮出门,晚上满筐而回 。有的为了抢时间,中饭都顾不上吃,带着点心在茶山上随地而坐,倚着茶丛吃点东西就算中餐 。天晴一顶草帽,落雨也无空闲,旧时人们一身蓑衣,如今则是花花绿绿的雨衣,冒雨抢采茶叶 。每年茶季里,翠绿的茶山上到处飘动着采茶女的身影,伴着婉转的采茶歌,成为祁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代诗人曹芷生诗云:“江南春,风初温,山山都是采茶声 。歌阵阵,人纷纷 。喜盈山村,丰歉何须问 。”男人们亦忙得不可开交,没日没夜的赶制茶叶,一心扑在茶堆里 。这时节,祁门城里城外,四乡八邻,空气中无不散发出馥郁的茶香,沁人心脾,吸上一口,真有两腋风生之感 。就连以前的私塾、学堂,亦以茶来安排假日,一到茶季,就放“茶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大人采茶、制茶 。直到今天,祁门不少乡村学校,仍沿袭着“放茶假”这一独特的假期 。
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茶 。无论城乡,祁门人家,多有喝茶习惯 。祁门人喝茶有讲究:冬日里喝杯茶,一杯热茶在手,身上便觉暖暖的;夏季里多喝壶茶,一早起来,泡上一大壶浓茶,待其凉了,一家人随时倒饮,自是解暑消烦 。旧时祁门农村,因烧柴火,家家都砌有大灶台,人们多在灶台炉膛前的房梁上,悬下一根长铁丝钩,挂上一只大铜壶,边煮边烧水,饭熟水开,一举两得 。这种烟熏火燎烧开的水,有一种松柴气息,用以冲泡农家粗茶,真是别有一番山乡滋味 。
祁门人喝茶,虽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但一年到头,有些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情,还是各有各目的:如新年开年要吃茶发市,初春插秧吃开秧门茶,立夏时节吃消暑茶,中秋赏月品茶是雅事,冬日里火桶煨茶暖融融 。至于旧日里乡民们劝善议事摆茶会,路口要津设茶亭,调解纠纷吃“和”茶等等,可谓是讲究颇多 。注意,上文多次提到,祁门人习惯上不是说“喝茶”,而是讲“吃茶”,这是颇有道理的,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饮茶,平常得很,自不必说 。更多的是指另一种情况,即逢年过节,或是有客到家,祁门人早上,是必定要“吃茶”的 。
祁门人好客,在农村,逢年过节,人们会一家家地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你来我往,热热闹闹,亲情洋溢 。有意思的是,请客的主人提前来亲朋家约定请客时间时,不是说请你全家某天到我家吃饭,而是说请到我家“吃茶” 。早上客至家中,围桌坐定,主人首先奉上的是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然后端上的是“茶盒” 。茶盒里盛满着祁门乡土糕点与糖果 。茶点未品尝完,热情的主人会又端上一大盘五香茶叶蛋来 。祁门人煮茶叶蛋时茶叶放得多,下料足,煮成的蛋成酱红色,茶香浓郁 。一般客人们都要吃两个,这有讲究,叫作:一杯清茶,四季长青;两个鸡子,双喜临门 。吃罢茶蛋,还要接着上蒸年糕 。如此这般,主客双方边吃边谈,亲情友情在此时得到充分体现,一通“吃茶”下来,人们不但茶水喝足,而且也吃得个肚胞腹圆了 。所谓吃茶,真是名符其实呀!
至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茶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 礼仪 。让我们从一个祁门人的一生细细说来吧:农村人家小孩降生,要给亲戚家报喜,端喜酒、送红蛋 。祁东一带有的山村,旧时有习俗,亲戚不用开口问,只要看看盛酒的器具是什么就知道生男生女:茶壶盛酒为生男,酒壶盛酒是生女 。亲朋们上门贺喜,少不得要“吃子茶”,就是喝茶吃鸡蛋,祁门人将蛋称作“子” 。满月时要吃“满月茶”,周岁请客“做周”吃子茶 。祁门的小孩从小就泡在茶香里,童年嬉戏在茶山,稍长便要帮助大人种茶、采茶、制茶、卖茶 。到了谈婚论嫁年龄,茶的作用就更大了 。小伙子上姑娘家要提茶礼,上门议定大喜之日要备茶点喜仪,姑娘家招待未来姑爷要吃子茶 。到了姑娘出嫁那一天,祁门有的山村习俗,男方花轿出门时,利市人在择定的时辰启开轿门,向姑娘递敬三碗茶:一碗清茶,寓意清清白白;二碗红枣花生茶,祝福早生贵子;三碗糖茶,希望夫妻甜甜蜜蜜 。新娘进得男方门,有“进门茶”、 “拜堂茶”、“合卺茶” 。祁南贵溪村一带还有一种别具特色 “斗床茶”,值得一说,大喜之夜,男方要请木匠来安装床檐,用鱼肉米茶敬神拜祖,木匠边口念祝词,边斗(祁门土语,即安装之意)床檐 。旁边亲朋好友同唱“恭喜!恭喜!”,边撒茶米(茶叶、五谷和花生、红枣之类) 。仪毕,大家至堂前吃子茶 。新娘过门后要做“新娘茶”,以敬公婆 。遇上茶季,夫妻二人同为茶忙,女的采茶,男的制茶,一直与茶结缘到老 。老人辞世时,其间亦有一套茶仪 。此外,至于向别人送礼称作“茶仪”,农村建新房吃“上梁茶”等等,真是名目繁多 。
【祁门茶乡茶俗】凡此种种,不论大事小事,祁门人生活中都离不开茶,可谓:乡风民俗结茶缘,茶不醉人人自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