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历史不长 , 茶史资料也不多 , 但其统一南北和大运河的开掘 , 为我国茶业在唐朝的蓬勃发展 , 还是有重大贡献的 。史称“茶兴于唐”或“盛于唐” , 在唐朝开元年间 , 北方大兴禅教 , 学禅务于不寐 , 夜不夕食 , 唯许喝茶 , 由是北方饮茶随禅教的传播也急剧发展了起来 , “从邹、齐、沧、棣渐至京邑” , 相效成俗 。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 , 还较南方为多 , 所以北方饮茶的风起 , 这就如有些记载形容那样 , “茶自江淮而来 , 舟车相继” , 也直接促进了我国茶叶贸易和南方特别是太湖地区茶叶生产的发展 。
在六朝以前 , 太湖地区的茶叶产地 , 如上所说 , 有文字记载的 , 只有宜兴、长兴和乌程等处 。这当然是不全面的 , 因为加《异苑》所说 , 剡县(今浙江嵊县)有人“好饮茶茗”;《永嘉图经》讲到永嘉“有白茶山” , 反映晋和南朝时 , 饮茶和茶业已一直扩展到了浙江沿海 , 这时太湖地区种茶 , 自然不会只局限湖西一隅的 。这从唐朝陆羽《茶经》中 , 也多少可以找到一些旁证;如《茶经·八之出》中载 , “浙西以湖州上 , 常州次 , 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 , 润州、苏州又下 。”从这一记载来看 , 太湖地区在南朝以前 , 除西部的湖州、常州而外 , 东部的杭州和苏州 , 大致也已产茶 , 因为这些地方种茶 , 绝不可能适巧是陆羽撰写《茶经》时才开始的 。
太湖地区茶业在唐朝的较大发展 , 除上述北方饮茶的盛起和运河的贯通等社会、交通原因外 , 陆羽的倡导和宣传 ,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紫笋和阳羡的独步天下的时代】陆羽是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 , 嗜茶而精于茶道 , 在安史乱离时 , 曾辗转隐在浙西 , 在苏州、湖州、余杭生活长达几十年时间 , 遍游了整个太湖地区和二浙各地的名城大山 , 除《茶经》以外 , 他还撰写了《顾渚山记》和《水品》等多种茶叶专著 , 从而使我国茶叶的饮、制和太湖地区的茶业 , 达一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之前 , 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 , 必浑以烹之 , 与夫渝蔬而啜者无异也”;煮茶必须和盐、姜等调料混烹 , 啜茶就和喝菜汤一样 。自《茶经》问世以后 , 如封演所记:对茶叶的功效 , 煎茶炙茶的方法都作了论说 , 特别是其设计的一套茶具 , “远近倾慕 , 好事者家藏一副” , “于是茶道大行” 。陆羽对于太湖地区茶业的贡献 , 不保在茶叶饮、制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 , 主要还是通过其有关著作的介绍 , 进一步提高了这一地区名茶和名水的知名度 。
如宜兴和乌程的茶叶 , 在南北朝时虽就有“好茗”、“御荈”的记载 , 但真正名噪全国和设焙作贡 , 还是陆羽举和宣传的结果 。关于这点 , 在宜兴重修“茶舍”的碑文上有这样一段记载:“义兴(宜兴)贡茶非旧也 , 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 , 山僧有献佳茗者 , 会客尝之 。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 , 冠于他境 , 可荐于上;栖筠从之 , 始进万两 , 此其滥觞也 。厥后因之 , 征献浸广 , 遂为任土之贡 。”这就把唐朝湖州和常州贡茶的由来 , 讲得很清楚了 。开始 , 这里的茶叶没有什么名称 , 入贡以后 , 长兴顾渚所产的茶叶 , 称之为顾渚紫笋或湖州紫笋;宜兴的贡茶 , 为别于长兴 , 以宜兴汉时的旧名 , 称为阳羡紫笋或迳称阳羡茶 。如唐人张文规诗:“凤辇录春半醉回 , 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 , 传奏吴兴紫笋来 。”卢仝诗句则有:“闻道新年入山里 ,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 百草不敢先开花 。”等等 。当时歌咏紫笋和阳羡茶的诗篇还有很多 , 余不一一 。关于湖常2州的贡茶 , 据《石柱记笺释》按语称:“大历五年(770) , 始于顾渚置贡茶院 。院侧有碧泉涌沙 , 粲如金星 , 则金沙泉亦大历后所进也 。”迷即是说 , 在李栖筠试进这一带茶叶以后 , 便以为定制 , 至大历五年 , 正式建立了贡茶院 , 不但贡茶 , 连同附近的泉水 , 也用银瓶封装随茶一则进御 。起宽妆贡额的数字不大 , 至大历时 , 湖州还只岁贡“一万串” , 后来逐年增加 , 如《元和郡县图志》所记 , 至“贞元以后 , 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 , 役工三万人 , 累月方毕”;湖州一地的贡额 , 便高达到18400斤 。而且 , 在贞元后 , 对贡茶的规定和要求 , 也愈来愈苛刻 。如贞元五年(789)后 , 正式规定第一批贡茶 , 要在每年清时前赶送到京 , 以便祭祀之用 。对此 , 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有专门描说:“春风三月贡茶时 , 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 , 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 , 官家赤印连帖催 。……茶成拜表贡天子 , 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石流电 , 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 , 到时须及清时宴 。”因为这样 , 所以当时也把贡茶称为“急程茶” 。
贡茶对于百姓和当地的地方长官 , 并不是什么幸事 , 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袁高刺湖州时 , 就呈诗极言其弊 。他在诗中写下了这样一些悲天悯人之句:“动生千金费 , 日使万姓贫”;“甿辍耕农耒 , 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 , 尽室皆同臻”;“悲嗟遍空山 , 草木为不春”等等 。对于地方官来说 , 压来也很大 。每年立春后45日 , 就要进山督造 , 一直到谷雨结束 , 都要留在贡焙负责检查 。据记载 , 开成三年(838) , 裴充做湖州刺史时 , 就因“贡不如法”被割了职 。所以 , 贡茶对群众和州官 , 实际上都是一种敢怒而不敢言的苦差事 。不过 , 从茶业的角度来看 , 它对太湖地区茶业的发展 , 又无疑是有较大促进和推动的 。首先以贡焙周围的种茶情况来讲 , 在过去和入贡初期 , 如皇甫曾《送陆鸿浙山人采茶归》诗中所反映:“千峰待逋客 , 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 , 烟霞羡独行”;这一带有茶 , 但好茶和茶多的地方 , 还在山的深处 。但是 , 至唐朝后期 , 如诗僧无可的诗句所吟:“橘青陶暑寺 , 茶绿隔湖溪”;“月向波涛没 , 茶连洞壑生” , 在湖州和宜兴的航线通道上 , “绿茗盖春山” , 一路就都是茶山景色了 。这一地区贡茶以后 , 茶园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发展 , 一是因为贡额的逐年增加 , 因贡茶需要不得不每年进行一些扩种;再是一些地主庄园 , 在这里茶叶闻名以后 , 相率发展种茶 , 有的甚至专门到这一带购山置地种植茶树 。如晚唐名士陆龟蒙 , 他的庄园在老家甫里(今上海松江境内) , 因为嗜茶 , 就特地在湖州“置园顾渚山下 , 岁取租茶 , 自判品等” , 建立过一个私人茶园 。这样 , 官焙连私园 , 结果就出现了皎然笔下的这样顾渚茶乡诗境:“鶗鴂鸣时芳草死 ,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 , 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 , 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 , 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 , 蒙蒙香()罥春衣 。”
唐中期以后太湖西部茶业这种以贡焙为中心的突出发展 , 无疑影响和带动整个太湖地区茶业的较大发展 。这先从产地来说 , 在唐朝中后期 , 除上面《茶经》提及的地点之外 , 在文献中新见的茶叶产地 , 还有杭州的余杭 , 常州的金坛、无锡;润州的丹阳 , 湖州的武康、安吉等县;也即是说 , 在唐朝中后期 , 太湖地区的茶叶产地 , 除长江沿岸少量山地不见记载外 , 基本上已达到和现在大致相差不多的范围 。自然 , 其时的茶园面积 , 除贡焙以外 , 多数如杜牧讲到的茅山茶园情况那样:“十亩山田近石涵” , “云暖采茶来岭北 , 月明沽酒过溪南”;10亩山庄 , 又种桑种其他东西 , 其茶园面积是不能和现在的规模相比的 。再以制茶来说 , 如袁高在《茶山诗》中所吟:“选纳无昼夜 , 捣声昏继晨” , 不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 , 而且其时对原料的采摘、选拣和蒸、焙加工 , 也无不能达到了“至精至好”的程度 。这是贡茶情况 , 一般地方的制茶 , 当然不可能这样讲究 , 但其对太湖影响的 。
不仅陆羽的茶叶著作 , 其所撰写的《水品》一类第水质的书籍 , 对太湖地区饮茶和茶业的发展 , 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如张又新在其《煎茶水记》中记及的陆羽第名水20 , 其中属太湖地区的就有“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 “丹阳观音寺水第十一”和“吴松江水第十六”等处 。关于张又新陆羽第水20的说法 , 历史上是有争论的 , 北宋欧阳修就提出过可能是张的伪托 。不过 , 从唐朝的其他文献来看 , 陆羽习惯每到一地 , 都选用好水煮茶 , 并且也确实撰写过《水品》一书 。如前所说 , 陆羽隐居和侨寓太湖地区数十年 , 对太湖地区各地水质进行一些比较和平述 , 是完全可能因此也是可信的 。在此之前 , 大家对煮茶用水不讲究 , 经陆羽一提倡以后 , 名泉名水也就贵重起来;不仅附近居民 , 百里以外人家的煮茶用水 , 也往往桶装瓶贮 , 竞以名水为尚 。以无锡惠泉为例 , 在当时曾被之为“人间灵液” , 相传“茶得此水 , 皆尽芳味” , 一时文人墨客 , 不知留下了多少赞诗 。如:“石脉绽寒光 , 松根喷晓凉 。……野客偷煎茗 , 山僧借净床”;“黄昏飞尽白蝙蝠 , 茶火数星山寂然”;不仅一些游客和居民就泉烹茶 , 不分昼夜 , 流连忘返 , 甚至有的远在长安做官的 , 还要人专门从无锡带石泉水去煮茶 。无锡惠山本不产茶 , 这时也随之种起了茶叶 。
中唐以后 , 随太湖地区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 , 又因兼运河“水浮陆转”之便 , 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也发展了起来 。在一些主要产茶之区 , 如杜牧《入茶山下题水口草绝句》所描绘:“倚溪侵岭多高树 , 夸酒书旗有小楼 。惊起鸳鸯起岂无限 , 一双飞去却回头”;反映在茶山脚下 , 由茶叶贸易而产生的草市 , 已出现酒楼等带有固定的集镇性质 。而且还应指出 , 这种由茶叶贸易而起的集市 , 不只限于茶叶产区 , 也出现在运输茶叶舟车停息的途中 。如许浑《送人归吴兴》诗中所示:“绿水棹云月 , 洞庭归路长 。春桥悬酒幔 , 也栅集茶墙;描写的即茶船往返停驻的水陆码头 , 着表明太湖地区唐朝茶业的发展 , 对整个社会经济也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苹果牛奶减肥法
- 脱脂牛奶减肥法
- 黑米和紫米有什么区别 黑米和紫米有什么不同
- 凉面和冷面的区别
- 开奶器和吸奶器一样吗 宝妈可得分清了
- 仲夏节气哪些水果好 西瓜和芒果
- 什么食物含铁多 含铁的食物和水果有哪些
- 柚子白菜是减肥最佳搭配
- 盆栽苹果树修剪时间和方法
- 泡椒墨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