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为气之母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如果说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那么血就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 。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而气到之处血却未必跟随 。这一点跟我们人类的“母子”关系是何等的相似啊 。
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的气血不足,必然会表现在脸色上 。气虚则脸色萎黄 。如有些产妇在生产后,面部皮肤缺少光泽,显得苍白,手部皮肤粗糙,指甲无血色、不光滑 。这就是因为她们产后缺乏充足的睡眠,元气不足,才看上去显得憔悴和苍老 。
接下来,来看一下这对所谓的“母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血能养气
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血液不断地在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所以血足则气旺,血虚则气衰 。人体脏腑、关节等任何部位,一旦失去血的供养,就会出现气虚或气的功能丧失等病变 。血虚的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道理即在于此 。
【血为气之母】关于血虚的症状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一细五白四不养” 。“一细”指脉细弱,“五白”指面白、唇白、(指)甲白、舌白、眼白,“四不养”指不养心(心悸、多梦、心神不宁)、不养肝(耳鸣、胁痛、情志不畅)、不养生目(头晕、视力减退)、不养肢体(皮肤干燥、关节屈伸不利)这些症状中,如头晕、面白、心悸等,同样也是气虚的表现 。
血能载气
中医认为,“肝藏血”而“血能载气” 。气是依附于血才得以存在于体内,并以血作为载体而能运行全身的 。人体内的脏腑和经络之气的生成以及调和,除了与先天之气有关外,还要依赖于后天之气的不断充养,而后天之气流布于脏腑经络,主要靠血液的运输作用 。当血液大量丧失时,常常会引起气脱病 。出血过多使气失去依附,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细等症状,相当于出血性休克 。所以在临床治疗大出血的气脱病时,需要同时配合止血补血的方法 。
“血能养气”与“血能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所以将其概括成了一句话:血为气之母 。总体说来,血属阴,气属阳,只有气血阴阳协调平衡,生命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反之,则气血不和,百病由此而生 。因此,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到协调平衡的状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法则之一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刮痧有什么好处 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 为什么母乳越来越少
- 为什么叫龙妈
- 锻炼肌肉需要减肥吗
- 跳绳到底可减肥吗
-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不同角度不同优势
- 乳房的这一侧一碰就痛?这是乳腺增生恶化为乳腺癌的征兆!
- 老年人贫血可以通过饮食调理
- 为什么母乳喂养脑发育更好 这些因素是主因
- 大枣补血效果好吗 吃大枣注意四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