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含义

导语:惊蛰这个节气相对于其他节气稍微难理解一些,光是从字面上,很多人就不知道啥意思,更有人连“蛰”字都不会念 。实际上,这个节气在春天节气里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 。那么,惊蛰有什么寓意呢?到底惊蛰象征着什么?一起来来了解 。
惊蛰有什么寓意 惊蛰象征着什么
【惊蛰的含义】

惊蛰的含义

文章插图
惊蛰节气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
惊蛰特点:
惊蛰的含义

文章插图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
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
惊蛰风俗:
惊蛰的含义

文章插图
惊蛰
惊蛰吃犁
民间有农民流传俗语……惊蛰吃了犁,一年都精神,犁与离谐音,民间相传,惊蛰吃犁可以和庄稼虫害远离,寓意祈愿风调雨顺丰收有余 。
惊蛰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惊蛰日农民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浸泡在盐水里一段时间,然后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意思是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 。
惊蛰蒙鼓皮
在一些农村惊蛰这天要蒙鼓皮 。相传惊蛰时节雷神敲响鼓,唤醒万物,春神到人间,民间也要顺应天时蒙鼓皮,以助神威 。
惊蛰祭白虎
农村老人讲,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百邪,除百害 。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驱除小人和病害 。
惊蛰的含义

文章插图
惊蛰节气饮食习俗
吃梨:与害隔“梨”
惊蛰期间,农作物开始生根发芽,但随之出现的是害虫对芽茎的破坏 。所以民间会在这个时期吃梨,寓意为与害隔“梨”,祈愿害虫能够远离农作物 。
吃豆:爆“豆”驱虫
在惊蛰期间吃爆炒豆子(油炸豆子),也是民间的习俗之一 。爆炒的豆子通常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民间就是希望这种声音能够驱逐虫子,让虫子感到害怕 。
吃芋头:健胃益脾
在我国江西南部,客家人习惯在惊蛰这天吃水煮芋头 。惊蛰期间肝气旺盛,人的脾脏此时会变得尤为脆弱,而吃芋头沾糖,不仅可以提神益气,还可以健胃益脾 。
喝醪酒:驱除寒气
惊蛰处于大地回春之际,是驱除冬季寒气的较佳时期 。醪酒可以祛湿祛寒气,所以惊蛰期间我国北方民间会有惊蛰喝醪酒的习惯 。
吃煎饼:熏死害虫
在我国北方,民间还有烙煎饼熏害虫的习俗 。人们希望通过烙煎饼时的浓烟将农田上的害虫熏死或驱除,从而达到丰收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