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的历史

中国人是以善能喝茶著名的 。从文献上的记载 , 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古书《尔雅》上就写过“早采者为茶 , 晚取者为茗” 。《诗经》的《七月》篇 , 也提到采茶 。两汉之后 , 饮茶之风大盛 , 但更普遍的还是在唐朝 。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 , 陆羽著《茶经》 , 更是集中了喝茶的理论 , 从此大开喝茶之风 , 陆羽由是受后世尊为“茶神” 。《潮嘉风月记》就说:“工夫茶 , 烹治之法 , 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从这里看来 , 喝工夫茶大约是唐代以后的事 。尽管近代的《辞海》载有“工夫茶”这一条专门名辞的注释 , 英文的“Tea”字也还是从汕头、厦门话的“茶”字译音过去的 。但有关工夫茶的详细记载却是很少 , 甚至连《潮州府志》也没有记载 , 这却不能不是件憾事 。
就现在所能考证到的 , 潮州地方在元朝以前虽然已经是“稻再熟而蚕五收” , 可是似乎还没有种茶 。《永乐大典》之五千三百四十三卷 , 是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潮州志》 , 在它“课税”一项内曾引用了《三阳图志》(三阳即是海阳――今之潮安、潮阳、揭阳) 。《三阳志》及《三阳图志》于今已不可复见 , 但几经浩劫之后仅存很少的《永乐大典》中却刚好有一部《潮州志》在 , 而其中又多引用《三阳志》等的原文 , 弥足珍贵 。从原文看来 , 《三阳志》是元朝时有关这三县的地方志 。中说到:
【工夫茶的历史】“茶课自大禹别九州之产以作贡 , 而未闻贡茶 , 下逮汉、魏、晋、梁皆不及此 , 至李唐时如赵赞滂、王楼、王涯之徒始创茶之制 , 宋朝又有榷务交引三分三税之法 , 而茶之赋始繁矣 。产茶之地 , 出税固宜 。无茶之地 , 何缘纳税?潮之为郡 , 无采茶之户 , 无贩茶之商 , 其课钞 , 每责于办盐主首而代纳焉 。有司万一知此 , 能不思所以革其弊乎?……”这证明在元时 , 潮州地方还没有种茶的 。没有种茶倒不要紧 , 因为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叶并不产自潮州 。可是“无贩茶之商” , 这倒就麻烦了 , 如果《三阳志》所记属实 , 恐怕元朝时潮州还没有“工夫茶”这一享受呢 。
这就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了 , 到清代以后 , 潮州人之好茶 , 潮州“工夫茶”之有名 , 潮州人做茶叶生意之多 , 已经是尽人皆知了 , 清代的《潮嘉风月记》就说:“工夫茶 , 烹治之法 , 本诸陆羽茶经 , 而器具更为精致 , 炉及瓷盘各一 , 唯怀之数则视客之多寡 , 先将泉水贮罐 , 用细炭煎至初沸 , 投闽茶于壶内冲之 , 盖定后复遍浇其上 , 然后斟而细呷之 , 气味芳烈 , 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
“投闽茶于壶内冲之” , 到现在也是如此 。工夫茶用的是铁观音 , 这是全国仅在福建才有的名茶 。自然 , 现在潮州地方是产茶的 , 潮安凤凰山(过去属饶平)的“单丛奇种”简名日“凤凰茶” , 就是驰名海内外 , 在今天国产的特级茶叶中首屈一指 , 但可惜产量不多 , 也许是“物以稀为贵” , 因此它的价格也是国产茶叶中最高贵的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