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芽
粟芽《中药大辞典》:粟芽拼音Sù Yá
【粟芽】别名蘖米(《别录》) , 粟蘖(《本草衍义》) 。
出处《纲目》
来源为粟的发芽颖果 。将粟谷入水中浸透 , 捞出置筐内 , 上盖稻草 , 每日洒水4~5次 , 保持湿润 , 至芽长2~3毫米许 , 取出晒干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
生境分部主产华北各地 。
性状干燥粟芽呈小球形 , 径约1毫米 。表面淡黄色 , 有外稃与内稃包围 , 多数均已裂开 , 露出长约1~3毫米的初生根(芽) , 或无初生根 。剥去壳即为果实 , 表面淡黄色 , 光滑 , 基部有黄褐色的胚 , 长约1毫米 , 胚乳近白色 。质坚 , 断面粉质 , 气无 , 味微甜 。以黄色、有芽、颗粒匀整者为佳 。
炮制炒粟芽:取粟芽置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色为度 。取出放凉 。亦有炒至焦黄色者 。
性味①《别录》:"味苦 , 无毒 。"
②《品汇精要》:"味苦甘 , 性微温 , 无毒 。"
归经《本草汇言》:"入脾、胃二经 。"
功能主治健脾 , 消食 , 治食积胀满 , 不思饮食 。
①《别录》:"寒中 , 下气 , 除热 。"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 , 消宿食 , 开胃 。"
③《纲目》:"消导米面诸果实积 。"
④《山西中药志》:"健脾 , 消食 。治食滞胀满 , 食欲不佳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3~5钱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粟芽拼音Sù Yá
英文名Millet sprout
别名檗米、粟檗、谷芽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
1.《本草衍义》:檗米 , 此则粟檗也 。今谷神散中用之 , 性又温于大麦檗 。
2.《纲目》:《名医别录》止云檗米 , 不云粟作也 。苏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 。有粟、黍、谷、麦、豆诸 , 皆水浸胀 , 候生芽暴干去须 , 取其中米 , 炒研面用 , 其功皆主消导 。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的发芽颖果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原形态1.粱 , 一年生栽培作物 , 须根粗大 。秆粗装 , 直立 , 高0.1-1m 。叶鞘松裹茎秆 , 密具疣毛或无毛 , 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 , 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 长10-45cm , 宽5-33mm , 先端尖 , 基部钝圆 , 上面粗糙 , 下面稍光滑 。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 , 通常下垂 , 基部多少有间断 , 长10-40cm , 宽1-5cm , 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 , 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 , 黄色 , 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 , 长2-3mm , 黄色 , 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 , 具3脉 , 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 , 先端钝 , 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 , 具5-7脉 , 基内稃薄纸质 , 披针形 , 长为其2/3 , 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 , 卵圆形或圆球形 , 质坚硬 , 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 , 成熟后 , 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 , 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 。花、果期夏、秋季 。
2.粟 ,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 , 高20-70cm 。圆锥花序呈圆柱形 , 紧密 , 长6-12cm , 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长2-2.5mm , 黄色 , 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 , 小枝不延伸 。
生境分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
性状性状鉴别 , 本品呈细小球形 , 直径约1mm , 表面淡黄色 , 为壳状的外稃与内稃包围 , 多数已裂出 , 露出初生根 。去外壳后可见淡黄色的果实 , 光滑 , 基部有黄褐色的胚 , 质坚断面粉质 。气无 , 味微甜 。
化学成分本品颖果含15.9%蛋白质 , 63%-70%碳水化合物 。基中游离糖0.46%-0.69% , 淀粉56.0%-61.0% , 纤维素0.70%-1.08%戊聚糖5.50%-7.20% 。70%乙醇提取物中含木糖(xylose)1.5%-4.3% , 果糖(fructose)8.6%-15% , 葡萄糖(glucose)9.9%-15% , 蔗糖(sucrose)31%-35% , 麦芽糖(maltose)9%-11.0% , 棉子糖(raffinose)8.6%-12% , 麦芽三糖(maltotriose)5%-6.1%及高级低聚糖5%-9% 。水溶部分中主要含阿拉伯糖(arabinose) , 木糖(xylose) , 还含少量甘露糖(mannose) , 半乳糖(galactose)和葡萄糖(glucose) 。另外 , 本品芽和颖果中还含氢氰酸(prussic acid) 。
炮制将粟谷入水中浸透 , 捞出置筐内 , 上盖稻草 , 每日洒水4-5次 , 保持湿润 , 至芽长2-3mm许 , 取出晒干 。炒粟芽:取粟芽置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色为度 。取出放凉 。亦有炒至焦黄色者 。
性味味苦;性微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 。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入丸、散 。
各家论述1.《别录》:寒中 , 下气 , 除热 。
2.《日华子本草》:除烦 , 消宿食 , 开胃 。
3.《纲目》:消导米面诸果实积 。
4.《山西中药志》:健脾 , 消食 。治食滞胀满 , 食欲不佳 。
摘录《中华本草》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遇见》歌词是什么
- 死亡寿司电影完整版
- 从《童嬉图》看辽代晚期的如何烹茶
- 个体户如何定误工费
-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翻译与赏析
- 退婚的玄幻小说
- 《茶经》对唐代茶文化的贡献
- 粟糖
- 退货法律规定
- 怀吉徽柔是什么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