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有什么习俗


芒种有什么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芒种有什么习俗
二、芒种节气怎么穿衣
三、芒种养生吃什么
芒种有什么习俗1、芒种有什么习俗
1.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时节已近五月间,百花已经开始凋残、零落,民间都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这个习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但着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
1.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
1.3、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
2、芒种的由来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 。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 。“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 。
3、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3.1、芒种第一侯:螳螂生 。螳螂于深秋产卵,到此时,小螳螂感破壳而出 。
3.2、芒种二侯:鵙始鸣 。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 。
3.3、芒种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停止了鸣叫 。
芒种节气怎么穿衣1、夏装的大小、肥瘦与散热有很大关系 。通常服装覆盖面积越小,体温散失越快 。服装的颜色也很重要 。一般认为,衣服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热量的强度也不同 。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 。所以,芒种时节的衣着应以短杉、短裙、短裤为好,并尽量选择宽松的款式,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
2、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 。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
3、夏天衬衫、T恤、内衣的汗渍大多是逐渐积累形成的,每次洗涤时如果没有彻底去除,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就会形成陈旧性汗渍 。尤其是全棉的白衬衣较为明显 。所以,夏季的衣服得勤洗勤换 。汗渍衣物要用冷水搓洗一遍,才能冲掉汗渍中的蛋白质 。
芒种养生吃什么1、鸭肉
炎炎夏日,在保持荤素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夏季食用肉类的首选非鸭肉莫属 。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在容易上火的季节食用,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极强,凡是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都适合吃鸭肉 。
2、西洋参
酷暑盛夏,多汗会损耗人体阴津,伤阴则易生虚火,出现疲乏、倦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而西洋参性凉而补,能降火、生津液、除烦倦 。每次取上1~2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非常方便 。
3、泥鳅
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在这个时节,泥鳅肉质达到了最为肥美的时刻 。因其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故被称为“水中人参” 。中医理论也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毒保肝、解渴醒酒、养颜等功能,同时,老年人常吃泥鳅还有助于抵抗衰老,强身健体 。
4、鱼
【芒种有什么习俗】这个时节正是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鲐鱼、鲅鱼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的产卵期,因此,此时最适宜吃这几种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