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形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 。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
【中国的四大茶道】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 。“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 。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贵族们不仅讲“精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用“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 。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 。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 。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 。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 。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 。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 。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 。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
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 。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 。这三条是经验之谈 。释氏学说传入中国成为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 。其姿势要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坐禅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饮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门虽清净之地,但不染红尘亦办不到,且不说年轻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难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见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难免神不守舍,饮茶既能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自当是佛门首选饮料 。
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 。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 。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 。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 。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 。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 。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 。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 。茶中有温馨 。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 。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 。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
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 。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 。
进入8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市面出现了速溶茶液体茶 。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花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 。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 。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 。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 。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 。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 。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
中国的“士”就是知识分子,士在中国要有所作为就得“入仕” 。荣登金榜则成龙成风,名落孙山则如同草芥 。当然不一定个个当进士举人,给个“地师级”、“县团级”官儿做做,最起码的条件是先得温饱,方能吟诗作赋并参悟茶道 。这便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点 。
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一则,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 。贡茶以皇帝为先,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二则,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 。、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的酷叮大醉,头脑发胀,手难握笔何以能诗?但菜却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 。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了茶文化 。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受其影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 。所以说是中国的“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于此 。
推荐阅读
- 女儿和儿媳的五大区别
- 我能做的,就是为你泡杯茶
- 有关团结的名言和格言
- 婆媳相处的禁忌
- 如何赢得婆婆的欢心
- 有关诚信的格言
- 最讨婆婆欢心的家常话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叫表面积
- 最常见的红茶名称
- 茶叶的质量标准主要是指茶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