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和保命吉祥的意思 。萊垍頭條
在古代 ,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 , 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 , 内部装有各种香料 , 戴在孩子胸前 , 不仅美观大方 , 香气扑鼻 , 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條萊垍頭
【香包象征的意义】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 , 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 , 而在荆楚岁时记 , 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 , 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 , 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 , 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 , 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 , 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 , 可使他长命百岁 , 叫它做长命缕 。垍頭條萊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 , 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 , 雄黄和檀香粉末 , 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 , 防止毒虫侵扰 , 有袪毒避邪的功用 , 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 。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 。萊垍頭條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作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萊垍頭條
端午节带的香包又叫荷包 , 里面装着丁香、山艾、细辛等中草药粉 , 古人用其来抵御毒虫的侵害;香包不仅渗透着怯病趋吉、祈福辟邪的象征意义 , 而且成为了光彩绚丽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展示 。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 , 人们通过祭龙 , 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 , 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 ,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 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 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4、放纸鸢
纸鸢 , 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 , 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 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 , 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
5、洗草药水
草药水 , 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 ,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 , 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 , 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
7、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 。古人把端午当天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
8、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 , 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 , 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 有辟邪作用 。
9、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 , 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
10、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 。午饭后 , 家家贴“午时符” 。符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等字样 , 然后挂在门上涂上朱砂用来避邪 。
推荐阅读
- 冬天玩什么
- 八仙桌尺寸,八仙桌的由来和意义
- 十进制计数法
- 拓拔瑞瑞的小说作品
- 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
- 新一代婆媳间的尖锐矛盾
- 观耳朵——耳朵是判断气血充盈状况的标尺
- 女人背部刮痧的好处
- 虫牙药的食用方法 这样服用功效强
- 关于爱情的经典扎心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