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持两性关系?是什么阻碍了夫妻关系?


如何维持两性关系?是什么阻碍了夫妻关系?

文章插图
如何维持两性关系?是什么阻碍了夫妻关系?
是什么在维系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 , 有另外一个名称 , 叫亲密关系 。为什么叫亲密关系 , 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 , 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 , 是亲密感 。有亲密感 , 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 , 通常只有两种结果 , 离婚和出轨 。
从大量婚姻关系案例看出 , 悲剧的现实是 , 很多中国婚姻 , 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 , 只是责任关系 , 义务关系 , 亲情关系 。这样的关系中 , 只要稍有资源 , 不再为物质生活发愁的人 , 大部分都已经出轨 , 少部分正筹划着离婚 。
什么叫亲密?亲密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 , 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举个细节 , 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 , 老公立刻呼应一声 , 开心的把苹果递过来 , 这就是亲密 。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 , 像一道程序那样 , 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 , 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 , 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 , 可以补充维生素 。这样的过程中 , 没有亲密 , 削一辈子苹果 , 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
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 , 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 , 快乐的人自然会感恩每个亲人朋友 , 甚至感恩整个宇宙 。如果没有快乐 , 感恩教育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 , 把每个人锁在彼此牺牲 , 彼此消耗的关系中 。
是什么阻碍了亲密?
亲密的能力 , 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 尤其是母婴关系 。当婴儿向母亲发出微笑 , 母亲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 这种情感能量的呼应 , 就是亲密;当婴儿哭泣 , 母亲第一时间冲过去回应 , 安抚陪伴哭泣的婴儿 , 这就是亲密;当婴儿吸吮着乳汁 , 甜甜的在母亲怀里入睡 , 这就是亲密 。
悲剧的是 , 中国一代又一代 , 都在制造孤独婴儿 。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原因:过短的产假 , 不断被家人催促断奶 , 甚至隔代抚养 。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无谓自坑:科学定点哺乳定点入睡 , 睡眠训练训练婴儿独立自主入睡 。当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 , 不能按需喂养 , 不能及时呼应婴儿 ,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 , 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 , 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 。所谓的宅 , 就是这么产生的 。
失联的孤岛 , 因为过早的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 , 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于是发展出各种策略 , 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机制” , 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 。这些策略 , 并不一定被清晰的意识化 , 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 , 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 。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 , 赚更多钱 , 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 , 为家庭付出越多 , 就越不会被抛弃 。”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 , 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 , 隐忍克制 , 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 , 楚楚可怜 , 依赖对方 , 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 , 不会抛弃我 。
【如何维持两性关系?是什么阻碍了夫妻关系?】 不少策略 , 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 。比如 , 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 , 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 , 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 , 最无足轻重 , 甚至被父母厌恶的人 。若想生存下来 , 通常她要勤俭节约 , 辛苦干活 , 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 , 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 。童年的生存策略 , 烙印在潜意识里 , 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 , 才能获得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