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 不同地方的习俗及吃法

对于冬至吃什么一直都是大家所争议的问题,其实对于冬至吃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地方的人文文化习俗都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冬至的习俗习惯都是一样的,每个节气都会有每个节气的食物代表着这个节气的道路 。
目录
1、冬至习俗的由来 2、冬至吃汤圆
3、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4、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5、冬至吃饺子 6、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7、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8、冬至吃混沌
9、冬至吃狗肉 10、冬至吃羊肉
随着生活的不断的变化,但是对于一些传统的习俗还是没有改变的 。冬至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冬节,其实对于冬至吃什么,在南北方因为习俗的不同,所以吃的也是不一样的 。通常来说都是北方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
冬至习俗的由来
药补不如食补 。阳气虚弱者时值冬至,天寒地冻,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 。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 。这类人可用干姜、人参、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为需要 。同时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以期阳气生发 。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
冬至吃汤圆
一、汤圆是御寒滋补之物 适合冬天食用
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
另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 。中医历来将汤圆视为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 。
而内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营养丰富 。
现代医药学研究结果表明,汤圆中的黑芝麻有显着的医疗保健作用 。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非常丰富,可延缓衰老,有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等作用,强壮身体,益寿延年,滋补肝肾,润养脾肺,对掉发白发有食疗作用 。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的作用 。核桃性温、味甘,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 。
二、汤圆虽好 但别贪吃
汤圆虽好,但吃多了也会吃出病 。这是因为糯米黏腻难化,尤其是做成糕饼之后,更难消化 。
在冬至进食汤圆时应注意
1.细嚼慢咽 。
2.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不宜餐餐连续进食汤圆 。
3.不要食用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 。
冬至为什么一吃汤圆
冬至是一年廿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农历十一月间,没有固定的日子,今年则在十二月廿二日 。
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 。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 。
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 。
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
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
以前,在农业社会,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并准备做汤圆,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份后,成为「圆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来,把它搓成圆仔,圆仔又分为红白两种,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 。
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合家围吃汤圆 。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
汤圆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 。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
汤圆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 。
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 。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 。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 。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吃什么 不同地方的习俗及吃法】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气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这天的节日饭更是花样繁多,除了延续中国百姓的传统习俗吃汤圆外,还有吃饺子、吃馄饨等传统习俗 。冬至为什么吃汤圆?
汤圆也叫“元宵”、“圆子”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
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 。
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 。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
冬至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 。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 。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 。魏张揖所着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
据三国魏人张揖着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 。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 。“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有人表示水饺又叫饺饵,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在严冬里不冻耳朵 。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就是这么开始的 。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
北方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但是南方在冬至这天吃的并不是饺子 。不过这只是习俗的不同,南方冬至也有南方的习俗 。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 。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 。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冬至吃饺子,好处多多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 。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
4、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 。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
饺子馅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 。不过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 。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 。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 。不过,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况,则不宜过度食用温热食物 。
冬至吃馄饨
古书载,远古之人,以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为混沌,而冬至日,阳气始萌,阴气渐消,故食馄饨以相贺时序之变,阳春之始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间一天比一天短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重新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
把冬至作为节日,源自汉代,据《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还有史书记载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
馄饨是中华民族很早就食用的一种食品,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期已十分普遍 。唐、宋、元、明、清历朝有关饮食的书籍上都有记载 。民国时期,街头、庙会,更多出现挑担、摆摊、吆喝之声 。新中国成立后,馄饨更成为北京特色风味小吃 。
馄饨的叫法各地不一,广东称之为“云吞”,四川称“抄手”,北方叫“馄饨” 。虽京城历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北方其他地区及南方大部,冬至吃馄饨也是风气之一 。京城于兹也多有浸染 。冬至祭祖食馄饨之风俗源自盘古开天地之说,据记载:“混沌是天地未出现时的景象,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开天辟地 。后来人依据混沌的神话,天形如卵,地如卵黄,完全为天所包围之说,造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 。”馄饨二字,原为三点水旁,后因用作食物之名,祭祀祖先,就改成食字旁了 。
关于京城人食馄饨之事,还有一段传说 。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一本《饮渌轩随笔》中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为‘耳朵洞’者 。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 。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 。”说的是在这座小楼做馄饨买卖,在闷热潮湿的夏季,馄饨过一夜都不坏,因此,生意兴隆,赚钱无数 。耳朵洞,就是后来的大栅栏煤市街西边的“耳朵眼胡同” 。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在古代称“亚岁”,并有“冬至如年”的说法 。在送旧迎新之日食用馄饨 。
按中医的说法,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就是说人也是一样,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易经》中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说的也是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
京城卖馄饨最早是以挑担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到馄饨摊儿,一口小锅,中间用铁皮隔开,一边煮骨头,一边开着锅,随时有人买,可随时煮 。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
不过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法不一样,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 。
冬至吃狗肉
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 。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 。
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可与牛肉、猪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 。
狗肉的食法很多,有红烧、清炖、油爆、卤制等 。烹饪时,应以膘肥体壮、健康无病的狗为佳,疯狗肉一定不能吃 。
刚被宰杀的狗,因有土腥气味,不宜立即食用,应先用盐渍一下,以除去土腥味,然后取出切成块,再以清水充分洗净 。
入锅先用少许食油食醋拌焙透,待水分焙干后,再按500克狗肉加500克水和少量食醋拌匀,加热煮沸除去汤面漂浮的泡沫等物 。
再放入酱油、精盐、黄酒、白糖等作料和用等量的丁香、生姜、桂皮、茴香、八角、陈皮、花椒等混合而成的调味料 。
最后添加清水煮沸半小时左右,改用小火焖2至4小时,直到狗肉入口酥烂为度,即可出锅食用 。食用时加些蒜泥、辣椒粉、胡椒粉等调味品,更添风味 。
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 。
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 。《普济方》说狗肉“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 。”
《本草纲目》中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 。
故此,中医历来认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有补肾、益精、温补、壮阳等功用 。
民间也有了“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俗语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 。
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 。用狗肉加辣红烧,冬天常服,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狗肉性温,所以有阳虚内热,脾胃温热及高血压患者应慎食或禁食 。
另外,狗肉食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 。
冬至吃羊肉
冬至是中国农历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成都人无论贫穷富贵,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于此不难看出成都人对冬至这一节气的重视 。
冬至吃羊肉 御寒滋补“一举两得”
冬至是早致汉朝就有的传统节日,在冬至这一天,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庆祝节日的传统 。如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会吃饺子,而南方则会吃汤圆 。其实,也有部分地区的人更喜欢羊肉,专家其实也对冬至吃羊肉养生推崇备至 。
养生专家说,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如何养生呢?专家指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
冬至吃羊肉是很多地方的习俗,这是因为在冬至时节吃羊肉不仅能进补养生,还能驱寒保暖 。羊肉虽好,但是在吃的时候需要慎重,并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万一搭配错了,不仅起不到补身的效果,反而还能吃出一身的病来 。
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
我们都知道羊肉是一好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适合吃的,有一些病症的人是绝不能吃羊肉的,像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
因为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 。
吃羊肉的时候除了不同喝茶水之外,其实羊肉也是不能和西瓜一起吃的 。在冬季或许吃西瓜的频率比较低,但是在夏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 。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
许多人吃羊肉时喜欢配食醋作为调味品,吃起来更加爽口,其实是不合理的 。醋中含蛋白质、糖、维生素、醋酸及多种有机酸,性温,宜与寒性食物搭配,与热性的羊肉不适宜 。
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羊肉不能喝南瓜同吃呢二者还都是属于温热的食物 。要明白,正是因为它们同属温热的食物才不可以一起吃,因为这样会极易引起“上火”症状,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以防惹“火”上身 。
冬至吃羊肉进步暖身固然好,但是一定要适量进食 。
结语:对于冬至节气的饮食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些传统的节气习俗文化的遗传还是很好的 。所以大家在冬至的时候一定要吃一些应节的食物,保留着传统的习俗文化,对于冬至吃什么,当然是根据地方的习俗来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