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素养的茶艺师不易当,茶道茶礼你知多少


? ??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 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在中国茶道中 , 饮茶之道是基础 , 饮茶修道是过程 , 饮茶即道是终极 。饮茶之道 , 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 , 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 , 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 , 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 。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 , 不知艺之为道 , 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生活的艺术 , 更是人生的艺术 。?中华茶道 , 就其构成要素来说 , 有茶境、茶礼、茶艺、茶修四大要素 。其中茶艺是基础 , 茶修是目的 , 茶境、茶礼是辅助 。?一个顶级的茶人 , 必须要有茶道的艺术修养 。下面从茶道的茶礼中 , 评判自己的茶艺造诣是否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华茶道:茶礼茶礼是指茶道活动中所遵照的一定礼法 , 礼即礼貌、礼节、礼仪 , 法即规范、法则 。茶道不仅是独修 , 多数场合下是多人同修 。多人之间的茶事 , 免不了有一些礼节、礼仪等 。而在茶艺中 , 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法则 , 如茶器物的摆置和移动的位置和路线、奉茶的规仪等 。?“夫珍鲜馥烈者 , 其碗数三 , 次之者 , 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 , 行三碗 。至七 , 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 , 不约碗数 , 但阙一人 , 而以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六之饮》) 。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 , 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 。客起接 , 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 。乃复坐 。饮毕 , 童子接瓯而退 。话久情长 , 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 。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 , 颇为谨严 。?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 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 。“礼”的本质是“诚”于“和” , 其核心是互相尊重、互相谦让 , 其内涵包括礼貌、礼节、礼仪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茶道中的礼节是指鞠躬、伸掌、奉茶、鼓掌等行为 。礼貌是茶艺活动中容貌、服饰、表情、言语、举止等谦逊、恭敬的外在表现 , 贯穿于人的言、听、视、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仪”是“礼”的具体表达形式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具体形式 , 主要包括仪表、仪式、礼仪器物 。礼仪是为表示礼貌与尊敬所采取的一种行为、语言的规范 。茶道中的礼仪还要求参与者讲究仪容仪态 , 注重整体仪表的美 。其中 , 仪容包括了服装、容貌、修饰和整洁程度等应该具有的一定要求;仪态包括姿态和 , 是人的所有行为举止的反映 。?形态是沏泡者的外表 , 包括容貌、姿态、、服饰等;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 , 有的人虽相貌平平 , 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 言行举止得体 。参加者更看重的是气质 , 可以适当修饰仪表 。女性也可以着淡妆 ,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 但以恬静素雅为基调 , 切忌浓妆艳抹 , 有失分寸 。?茶道中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 , 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 , 但切不可过 。宜“淡抹” , 不宜“浓妆” , 宜“清雅” , 不宜“艳丽” , 以体现茶道的素朴、淡雅之美 。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 。因此在设计服饰时 , 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 , 服装的颜色、式样 , 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 , 都要和茶事氛围相协调 , 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 。?茶人泛指美好的举止气质 。比容貌重要 , 一个人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和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的 , 是个人性格、气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外在表现 。在茶道活动中 , 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优雅的举止 。茶道中的动作要圆活、柔和 , 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连贯、起伏、节奏 , 表现出韵味 。在泡茶的过程中 , 身心合一 , 双手配合 , 心、眼、手、身相随 , 意气相合 , 动作优雅自如 , 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 。使主客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及品饮之中 , 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 , 怡养心性 , 陶冶情操 。?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间的礼、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 。如主客见面首先要行鞠躬礼或拱手礼 , 奉茶时行伸掌礼;冲泡茶时 , 右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 , 左手则顺时针 , 这是对客人的尊重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 , 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 , 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 , 与时偕行 。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 , 礼法有不同 , 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总体来说 , 中国茶道的礼法偏重自然 , 反对造作 。重内在 , 轻形式 。有时甚至从心所欲 , 不拘礼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