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与含义】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文章插图
立夏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与含义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
立夏节气的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
尝新
在后世,立夏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 。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
斗蛋游戏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 。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 。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 。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 。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 。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 。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
立夏节气的养生窍门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心为阳脏,主阳气 。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 。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推荐阅读
- 塘沽回转寿司
- 猪低温是什么原因,猪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
- 养猪最怕的是什么,我想养猪没技术没钱怎么办
- 五香粉是哪五种香料
- 景德镇旅游攻略是什么
- 田园猫是什么猫是土猫吗
- 菜籽油原料是什么植物
- 拂提杨柳醉春烟的意思 拂提杨柳醉春烟是什么意思
- 不言而喻的反义词是什么
- 新房物业费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