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重振花贡茶昔日风采

 晴隆花贡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是国内名优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由于种种原因,品牌与产品都没能很好地传承下来,这对晴隆乃至全州来说都是一大损失 。要想重塑花贡茶品牌形象,从政府到茶商、茶农都应下大力气,携手合力,重振昔日的辉煌 。
黔西南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适合种茶的土壤,如海拔落差较大、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工业污染少的晴隆普纳山和兴义七舍等地 。四年前,我选择在普纳山上开荒种茶,首先看中的是这里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茶产业市场“钱”景广阔;其次是政府出台的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 。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晴隆县被列入全省20个茶产业重点扶持县之一,随后,晴隆县又出台两个“一号文件”,明确对全县茶产业进行扶持重组,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投入茶产业,同时整合土地开发复垦、石漠化治理、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确保全县每年投入到茶产业的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 。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晴隆茶产业的发展春天即将来临 。因此,我毅然从煤炭行业转行进入发展后劲十足的茶产业 。
【晴隆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重振花贡茶昔日风采】 
黔西南至今还没有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云南普洱等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主要原因是在发展茶产业方面起步较晚、前期的扶持政策不到位、宣传力度欠缺、企业自身在制茶工艺上的水平不高等 。实际上,黔西南州的许多品种的茶青品质不次于国内许多知名品牌,比如普纳山茶场目前可采摘的1200亩约600万株福鼎大白、龙井43号、安吉白茶等茶种,完全使用农家肥作肥料,杀虫使用“灭虫灯”与“灭虫纸贴”,加上天然的气候与生态环境,为加工上乘有机茶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材料 。普纳山茶叶种植基地2012年获得了国家级的“有机茶叶种植基地” 。我们生产的“花贡绿茶”品牌旗下的“贡峰、贡芽、贡青”三个系列,在滋味、汤色、耐泡度等方面都不输给那些名茶,除了州、县内的一些大型的接待用茶外,还远销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深得品茗爱好者的赞誉,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下大力气打造晴隆花贡有机绿茶的信心与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申请国家有机食品加工认证评审,争取在2015年全国权威性的“中茶杯”名优茶叶评比活动中通过评审,跻身于全国品牌茶行业,提高“花贡绿茶”知名度,扩大茶叶产销量,为企业创收,让茶农增收,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目前,许多茶商都在走“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我认为这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首先,通过企业或大户投资种植,建设种植基地,见到成效、有了收入后,“眼见为实”的周边茶农就会主动加入种茶的行业,企业再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保证高品质的茶青的供应,这样就形成了大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 。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开荒挖地、栽茶、浇灌、施肥、锄草、采摘、剪枝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一个大型茶场可让大量的农民工通过就近务工挣钱 。普纳山有机茶种植基地,去年仅季节工就聘用了1.2万人(次),全部都是来自于周边村子里的农户,他们中有的每天最高计件工资可拿到150元 。去年,我们仅季节工的工资就花了70多万元 。
黔西南州不缺高品质的茶青,缺乏的是在茶叶加工方面的优秀技术人才,要做强做大茶产业,解决专业技术人才是关键 。建议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来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如从外地邀请茶叶专家来授课培训或组织茶叶公司的骨干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提升黔西南州的制茶工艺水平,为黔西南州茶叶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
茶叶种植前期投入比较大,从种植到采摘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以花贡有机茶的种植为例,平均每亩茶园约需4000元的前期投入 。希望政府或金融机构能在贷款融资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在前期经营上减轻负担 。我们希望更多的外地茶商来晴隆投资经营,通过其销售网络与人脉关系,将晴隆茶推介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晴隆茶与晴隆茶文化,常饮晴隆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