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贝母

太白贝母《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拼音Tài Bái Bèi Mǔ
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别名尖贝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鳞茎 。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cm 。鳞茎直径1~1.5cm 。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 。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 。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 。花期5~6月,果期6~7月 。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
性状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 。表面白色,较光滑 。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 。味苦 。
【太白贝母】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等 。
功能主治同暗紫贝母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拼音Tài Bái Bèi Mǔ
别名太贝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的鳞茎 。6月采挖置麦麸中阴干,再用硫黄熏制 。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 。鳞茎扁球形,直径达2.5厘米 。茎光滑,中部以上生叶 。叶最下2枚对生,其上为互生、对生或轮生,在花下方为轮生;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3厘米 。花单一,顶生,下垂;花被钟状,裂片6,分离,黄绿色,上部有紫色斑点,长3~4厘米;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 。蒴果,室裂,膜质,长圆形,每室有扁平种子2列 。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草地 。分布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
性味苦甘,微寒 。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
复方治支气管炎:太白贝母、桔梗各三钱,甘草二钱 。水煎服 。
摘录《中药大辞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