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说略面条

最早的挂面.《饮膳正要》成书于元夭历三年,也就是公元1330年,那么挂面发明于何时呢?今人考,宋理宗淳有〔礻右,音为you〕辛亥十一年(公元1251年)凌万顷和边实撰的《玉峰志》卷下《土产·食物》中记:“药棋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可为远方馈 。虽都人、朝贵亦争致之 。”有学者认为,这种“药棋面”就是最早的挂面 。棋子面,又各“切面粥”,其实《齐民要术》中早有记载:“刚溲面,揉令熟 。大作剂,揉搓成饼,粗细如小指头,重萦于面中 。更揉搓,如粗箸大,截断,切作方棋 。簸去勃,甑里蒸之 。气馏勃尽,下著阴地净席上,薄摊令冷 。极散,勿合相粘,袋盛举置 。须即汤煮,别作〔月霍〕浇,坚而不泥 。”这种棋子面,形状像方棋那样,蒸熟阴干之后,铺在阴地净席上,然后再装在口袋里久藏,临吃的时候取出来,放进沸水里煮一煮,浇肉汁拌和,吃起来韧而不烂 。

《玉峰志》里的“药棋面”显然与《齐民要术》中的“棋子面”不同,它仅阔一分(也就是3.3毫米),看来形态是细长的面条,而非棋子大小的面片 。它产于平江府昆山县,能运往当时的都城杭州,成为贵族官僚们喜爱的馈赠之物,看来就因为它已经具备了药疗保健的特色 。抻面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宋诩的《宋氏养生部》:“扯面”:“用少盐入水和面,一斤为率 。既匀,沃香油少许,夏月以油单纸微覆一时,冬月则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 。渐以两手扯长,缠络于直指、将指、无名指之间,为细条 。先作沸汤,随扯随煮,视其熟而先浮者先取之 。齑汤同前制 。”薛宝辰《素食说略》中,又称为“桢条面”:“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 。其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 。其簿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真妙手也 。”刀削面又称“削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