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市茶叶学会创建人之一王尭高级工程师
文章插图
王尭1949-195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 , 是新中国第一批茶叶专科学生 。当时的茶叶专修科由茶学家陈椽任系主任 , 庄晚芳、王泽农等任教 。王尭直接受教于这些专家 , 为他今后的事茶之路 ,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热血青年情定茶叶
1951年 , 王尭参加了庆祝国庆大游行 , 建设新中国的热血在他胸中澎湃 , 恨不能立刻投入建设大军 , 为新中国的茶叶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毕业后 , 经组织分配 , 王尭来到西南行政公署 , 至农业部西康省农业厅报到 。新中国的大学生要到农村去 , 到基层去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因此 , 王尭来到雅安茶叶试验站 。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 茶叶事业亦然 。试验站的工作一切要从头开始 , 不仅缺乏物质装备 , 更缺少技术人员与经验 , 工作异常艰辛 。可是王尭顾不得讲究 , 一头扎进了最底层 , 与农民们一起开辟茶园 , 进行栽培试验 。为加快提高茶叶产量 , 试验站指导茶农施用化肥 , 那时茶农们还不知道化肥为何物 , 更不用说如何施用 , 王尭就手把手地教他们 。
在当时的形势下 , 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必须住在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 , 还不能吃荤菜 , 条件极艰苦 。下乡时要背着背包 , 带上一应生活用品 , 甚至还要带着枪 , 保护自己 。农民家里养着家畜 , 苍蝇满天飞 , 为了发展茶叶事业 , 这些都被王尭放在了脑后 。一次 , 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 , 村里安排他住在一个祠堂里 。一个来自大都市的小青年 , 在这偏僻的乡村里 , 独自一人睡在偌大的祠堂里还真有些害怕 , 睡梦中还捏着一把冷汗 。
可是 , 面对急需新技术的茶农 , 面对日新月异的农村 , 王尭将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 , 在实习中取得的经验 , 以及青年人满腔的激情 , 一股脑儿地倾注出来 。看到古老的西南茶区 , 焕发出新时期的光彩 , 王尭感到由衷的高兴 。
更爱技术工作
1953年 , 王尭调中国茶叶公司华东区公司 , 先在收购加工科工作 , 后任货源组组长 。期间 , 他参与了红碎茶加工标准样1—4套的换配(包括云南、两广、四川、江苏) 。在此期间 , 他深入茶区 , 在安徽、浙江、福建等省遍访茶园 。他还经常到茶农家 , 与茶农聊天进行调研 , 以便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 更直接的了解产区的情况 , 熟悉产区茶叶质量 。1956年 , 领导曾征求他的意见 , 到底做行政工作还是做技术工作 , 他坚定地选择了做技术工作 , 因为他感觉自己比较欢喜做业务工作 , 而不太适应做官 , 这以后他始终从事技术工作 , 埋头业务 。在茶楼里 , 在审评室 , 与那些绿茶、红茶对话 , 品评着一批又一批茶叶的质量 。
1983年 , 王尭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 这是对他埋头工作的最实在的肯定 。在红茶科工作时 , 他经常到产区去 , 与生产单位交换意见 , 指导工作 , 指出问题所在 , 严把质量关 。同时为使产品符合出口需要 , 他总是严格对样 , 既要控制成本降低价格 , 又要鼓励产区提高产品质量 。在长期的工作中 , 王尭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了产区生产者的信任 , 与产区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
1969年至1971年 , 他到五七干校劳动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 而留在他脑海里的 , 只是那段艰苦的生活带给他的磨炼和进步 。在干校 , 从不会挑担 , 只能两人抬一个桶 , 到一人挑担快步如飞 。他没有过多地埋怨生活 , 而是脚踏实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
1975年 , 他被抽调至上海茶叶公司与上海梅林食品公司、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组成的攻关小组 , 进行速溶茶的研究开发 。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 虽然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设备都很不完善 , 王尭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 积极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 与同事们一起攻克下一个又一个难关 , 终于拿出了合格的产品 , 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他们研制生产的罐装乌梅茶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和顾客们的欢迎 。
共建茶人家园
王尭是上海市茶叶学会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 , 克服种种偏见 , 获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 王尭同志作了大量工作 , 最后 , 上海市茶叶学会终于正式建立 , 王垚历任学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第五、六届名誉理事 。他始终热心学会工作 , 积极为学会建设建言献策 , 出力出汗 。只要是学会需要 , 他总是积极去做 。
退休以后 , 王尭同志继续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 为弘扬茶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1998年 , 上海海艺职校要开办茶艺职业培训班 ,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 也没有任何教材可以利用 , 经茶叶学会推荐 , 王尭担任了茶艺职业授课教师 , 主要承担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基础知识的课程 。
【图 王尭:默默无闻,埋头事茶】没有教材 , 他就和其他老师一起 , 一笔一画地写 , 一字一句地编讲义 , 经过短时间的准备 , 保证了职业班的顺利开课 。虽说职业班的学员 , 基础不一 , 学习态度不同 , 可王尭对待学员一视同仁 , 认真讲课并关心学员的思想 ,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 学得一技之长 , 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力 , 为自己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备课时他仔细认真 , 上课时他深入浅出 , 课堂上他板书认真 , 讨论中他诲人不倦 。
学校有什么困难找他 , 他总是乐意帮助 。只要答应了的事 , 他就一定办好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 , 海艺职校前两届的学生合格率很高、就业率很高 , 并就此为上海市茶艺职业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000年 , 上海市茶叶学会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 , 开办了初级茶叶审评师培训班 。2002年 , 学会受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 , 组织实施首届“高级茶艺师”培训班 。王尭受茶叶学会委派 , 参与了这些培训工作 , 一切又是从头开始 , 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 , 编写教材 , 开设课程 。培训工作初期 , 工作条件艰苦 , 也没什么报酬 , 可是王尭不计较这些 , 只要是工作需要 , 他总是认真完成 。
一次 , 正轮到他上课 , 却突然大雨如注 , 路上积水没过了脚踝 。可是想到同学们会等着他去上课 , 王尭毅然冲进了雨帘 , 从上海市区东部他家所在的杨浦区来到位于市区西部长宁区的培训中心 , 准时出现在课堂 , 站上了讲台 , 使同学们深受感动 。
晚年的王尭老人 , 喜欢别人叫他“老师” , 远胜对“高工”称呼的热爱 。
推荐阅读
- 语音电话能录音吗
- 焖子是啥
- 白玉菇家里盆栽可以吗,白玉菇能不能
- 琉璃女主第几集觉醒
- 东乡族婚俗
- 车漆生锈了多久会烂掉
- 漫漫长路配置要求怎么样 漫漫长路配置要求介绍
- 微信未成年实名认证怎么解除
- 梦见情敌是什么意思 梦见情敌的解释
- 8g256g手机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