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糕点
点心虽然不是广东人发明,但把点心发扬光大的必定是广东人,更把它传遍世界各地 。
“点心”这个词语,原意是 饿时略为进食,后来演变为“略进食物”的意思 。
早於二千五百年前的楚辞中已有记载,从一些诗歌或历代生活纪录中得知,今日的点心,大部份是古时的小吃渐渐演变,不断改进而来;不过当时所用的名称并不是现代人所熟悉的一套 。
点心的蓬勃时期则於本世纪廿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原因是当时“满清”后人不用工作,无事可做之馀终日流连饮食场所,以致酒楼茶室数目激增,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茶室及酒楼均各自推出不同点心、糕点,令本来已是种类繁多的点心、糕点更见多变 。那时坊间更出现有“标准点心馅料分配”说法,就以“虾饺”为例,标准的馅料应是“八成生虾肉,两成熟虾肉,配合两成半肥猪肉粒,两成半荀丝”」,配以薄皮包裹,当然还要“即蒸即食”才能称得上是上品 。另一款大路点心“山竹牛肉”,则要用“一斤碎牛肉配二两碎肥猪肉,加入陈皮丝、生姜茸、胡椒粉,荸荠粉”,搓成牛肉球来做,要蒸熟时无汁、陈皮味浓又爽口才为佳品 。不过现代人甚麽都要吃好的,材料更要看得到,所以虾饺早已改用原只鲜虾,再不切碎 。
“点心”由来
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 。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
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 。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谓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 。”由文中可知点心古时亦指晨馔 。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 。”后文说明点心为馒头、馄饨、包子等,在唐朝已有此名了 。
而茶食一名,据《土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
南北“点心”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 。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口苏
- 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过宵禁吗?
- 中国绿茶第一市场在哪里
- 不与中国相邻的界河是什么
- 糕点必检项目
- 糕点店市场分析
- 何超琼不能生育,不能生育的女性婚后幸福吗?
- 中国卫星有哪些
- 关于中国传统的资料 关于中国传统的资料介绍
- 蛋糕点评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