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习俗,北京本地人结婚有哪些风俗习惯?

一北京习俗、合婚

北京习俗,北京本地人结婚有哪些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 。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 。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 。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 。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 。羊配兔,马配狗 。”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 。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 。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 。”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 。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 。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 。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 。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 。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 。“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 。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 。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 。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 。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 。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 。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 。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 。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 。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 。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 。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 。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 。如:
(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
(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
(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
(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 。
【北京习俗,北京本地人结婚有哪些风俗习惯?】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 。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 。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 。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 。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 。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 。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 。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 。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