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文化与历史

【紫陶文化与历史】

紫陶文化与历史

文章插图
陶,非建水所独有 。何以其经过千年工艺流变而最终以紫陶的结晶位居四大名陶之列?紫陶工艺到底是“土生土长”,还是与一些历史机缘密不可分?在这小小的一方陶器之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印记?
建水紫陶是对云南省建水县生产的细质陶器约定俗语的称谓,很少见于文献记载,这是一种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器具,它有着五彩斑斓的色彩,但又有泥土的沉静与稳重,有陶器的质地,却又有着瓷器般的响声,有琉璃般的质地润泽,却显示出古朴斑驳的陶变机理,这就是建水紫陶 。
滇南名镇云南建水,古称临安,是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滇南邹鲁”的美誉 。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文化遗迹,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而且还是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原产地 。
建水紫陶产品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其产品主要有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乐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种,深受人们喜爱 。
其特点表现在: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经无釉磨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
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建水紫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伦美奂 。清以来,建水的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 。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 。加上其独创的“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是中国陶艺装饰的奇葩 。它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彰显了名家捉毫濡墨,悬肘运笔的厚实功底,也传承了建水陶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 。以古朴斑斓的视角冲击,纯洁淡雅,自然纯朴的感染力,给人以优美单纯的宁静,有“雅陶”之赞美 。正是有历代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与工匠们的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为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荣登大雅之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