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的基本知识 这些手法要记牢

一、保健按摩手法的补泻
(1)手法轻者为补,手法重者为泻 。(2)手法缓者为补,手法急者为泻 。(3)顺经施法为补,逆经施法为泻 。(4)手法顺转为补,手法逆转为泻 。总之,在施行手法时,应根据受者的身体强弱、虚实,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 。
【保健按摩的基本知识 这些手法要记牢】二、保健按摩的部位与标志
1.上肢部(1)肩部:肩关节周围的部位 。(2)启背部:肩关节后面、启胛骨周围和上背部 。(3)上臂:肩关节及肘关节之间的部分 。(4)肘部:肘关节周围 。(5)前臂: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的部分 。(6)腕部:腕关节周围 。(7)掌部:腕关节和掌指关节之间的部分 。(8)掌心:手掌侧面的中心部 。(9)手背:手的背侧面 。(10)大鱼际:手掌的拇指侧肌肉丰满处 。(11)小鱼际:手掌的小指侧肌肉丰满处 。(12)指部:掌指关节及指端之间的部分 。(13)指掌面:手指的掌面 。(14)指峰:指尖端部 。(15)指腹:叉称指肚 。手指末节掌面部 。
2.下肢部(1)骶髂部:骶髂关节周围的部分 。(2)臀部:骶簿关节外侧,髋关节周围的部分肌肉丰满处 。(3)大腿部:髋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分 。(4)膝部:髌骨与膝关节前部及侧面 。(5)烟部:膝关节后方的凹陷部 。(6〉小腿部:膝关节至踝关节之间的部分 。(7)踝部:踝关节周围部 。(8)跖部:踝关节与跖趾关节之间的部分 。(9)趾部:跖趾关节与趾端的部分 。(10)足背:足的上面 。(11)足底:足的下面 。(12)足内侧:足的靠足拇趾的一侧 。(13)足外侧:是的靠足小趾的一侧 。
3.背腰部(1)腰部:第12胸椎与第12肋骨以下及骶髂部以上的部分,外侧至腋中线 。(2)背部: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之间的背侧部,外侧至腋中线 。(3)上背部:第1胸椎至第6胸椎之间的背侧部,外侧至腋中线 。
4.胸腹部(1)**:锁骨至胸廓前壁的下缘,外至腋中线周围 。(2)胸廓:包括12个胸椎、12对肋骨与胸骨及其连接部分 。(3)胸前壁:胸骨与肋骨及其稍外侧的部分 。(4)胸侧壁:腋中线及其前后的部分 。(5)剑突:胸骨下端的部分 。(6)腹部:上至**下缘,下至耻骨联合、腹股沟及髂嵴前,外至腋中线 。(7)脐部:肚脐周围的部分 。常以脐为界把腹部分为上腹部与小腹部(下腹部) 。
5.头颈郎(1)头顶部:头顶正中及其周围 。(2)颞部:头颅的两侧部分,又称头侧部 。(3)枕部:头顶部与后发际之间的部分 。(4)额部:前发际与眼眶之间的部分 。(5)眉弓:生长眉毛的骨隆起处 。(6)眶部:眼裂周围部 。(7)鼻部:鼻骨周围部 。(8)颧部:颧骨周围部 。(9)口部:口裂周围 。(10)颊部:口裂及颧部之间的外侧部分 。(11)下颌部:口裂以下的部分 。(12)颈部:下颌骨与锁骨之间的部分 。(13)项部:后发际与第7颈椎之间的部分 。

三、保健按摩常用的人体方位
1.前、后距身体腹侧面近的,谓之前或称腹侧;距身体背侧面近的,谓之后或称背侧 。
2.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
3.内、外凡中空器官,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则谓之外 。
4.深、浅以身体表面皮肤为标准,离表面皮肤远者为深;接近表面皮肤者为浅 。
5.内侧、外侧由头顶正中至两足尖之间画一正中线,距正中线近的称内侧;远离正中线的称外侧 。
6.近端、远端距离躯干近的为近端;距离躯干远的为远端 。
7.尺侧、桡侧叙述前臂时,距离尺骨近的为尺侧;距离桡骨近的为桡侧 。
8.胫侧、腓侧叙述小腿时,距胫骨近的为胫侧,距腓骨近的为腓侧 。
四、保健按摩的体位及要求
按摩时,除了正确地选择按摩部位以外,合适的体位及姿势与手法效果亦有密切关系 。选择体位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受者的肌肉放松,并保持较长时间,又要考虑术者便于运用手法 。术者常采取立位或坐位,受者一般采用卧位和坐位两种体位 。在受者所采用的体位中,又分为以下几种 。
1.仰卧位受者仰面而卧,头部垫枕,两下肢平伸,上肢自然放于体侧,全身肌肉放松,自然呼吸或配合手法动作呼吸 。在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前面进行按摩时常采用此体位 。
2.俯卧位受者身体前面接触床面,面部向下正对床孔处,若床面无孔,可在上**前面垫枕,面部向下,两上肢放于侧方,全身肌肉放松,自然呼吸 。在肩背、腰臀部及下放后侧进行按摩或对项枕部按摩时采取此体位 。
3.侧卧位受者体侧接触床面,肌肉放松,自然呼吸 。此体位较少用 。
4.端坐位根据施行手法的具体情况,受者坐于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肌肉放松,自然呼吸 。在头颈、上肢及背部进行按摩时常用此体位 。
5.俯坐位受者坐于凳上,上半身前俯,屈肘,前臂支撑于膝上或前方固定物上,肩背部肌肉放松,自然呼吸 。在颈项部或肩背部施行某些手法时采取此体位 。术者在施行手法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意到手到,身体亦随之移动,站立时双足呈“丁八”字步,这样才能使身体进退自如,转侧灵活,保持手法操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一致 。这应作为术者的一项基本功,平时必须注意训练 。为了防止手法操作时擦伤受者的皮肤,增强手法作用,常用一些按摩介质涂擦于被施手法部位的皮肤上 。在面部按摩时可用美容按摩膏之类为介质,在其他部位需暴露皮肤按摩时,可用滑石粉、麻油、红花油、活络油、按摩油、按摩乳之类作为介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