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怎么样,如何解读戚寥生的《石头记》序?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戚蓼生所写序文(《戚序本红楼梦》最前所附序文)深得作者的原意真味石头记怎么样 。

石头记怎么样,如何解读戚寥生的《石头记》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石头记怎么样,如何解读戚寥生的《石头记》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戚序抄本资料图片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要求,请联系删除)
石头记怎么样,如何解读戚寥生的《石头记》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们今天看来,的确如此 。总的来说,戚蓼生序文(下文简称“戚序”)从作者和读者两大方面对《红楼梦》的创作意图、高妙写法进行了准确的解读,成为“红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
我们且看戚序原文:
因涉及古文,简单转述下大意:
传说中古代擅长唱歌的歌女绛树,能分别在喉部鼻部发声;传说中擅长书法的黄华,能同时在左手写楷书,右手写草书 。这种神乎其技,只能是传说;现在即使是一种声音能被听成两种歌曲,一只手能写两种书法,寻常人也无法做到,但如今在《石头记》中却看到了 。
接着戚蓼生就说明了《红楼梦》中“一笔两意”之法的具体表现,比如写宝玉的沉溺和痴迷,其实也是写出了他的多情和善悟,比如写黛玉的善妒和尖刻,同时也是写出了她对宝玉饱含真爱深恋,……所以这就叫做“双管齐下” 。他还对作者进行高度评价,称其为小说界的左丘明、司马迁——擅长运用“春秋笔法”(既奋笔直书又有所隐含避讳) 。
最后,戚序告诉读者:要善于体会作者的“文中真意”,以“披文入情”“登高揽胜”;不要以未看到全本为遗憾(大概戚蓼生当时也为看到全本吧),因为兴尽悲来、由盛转衰之意,早在前面作者已多次写出 。
下面就从作者创作和读者阅读两大方面对戚序进行阐释 。
从作者创作方面来看,《石头记》作者正如传说中能同时两歌的绛树和同时两书的黄华,能够心手相应,写出的文字看似是邪僻不端实际上却至大至正,看似符合正则却又有放纵之嫌,往往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就如同古代的优秀史官,既直录其事往往又隐含一字之褒贬态度在其中 。
这里其实已经涉及对《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主要创作手法的批评(评论)了 。
创作意图——作者的“慧眼婆心”就是“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其实仅从“红楼梦”的名称上其实已经透露无遗了!
【石头记怎么样,如何解读戚寥生的《石头记》序?】创作手法——一语双关,多有题外之旨、言外之意 。除了戚蓼生列举的具体表现(这里不作赘述),还比较典型就是甄家贾家宝玉,两个宝玉面目相同、性情如一,甚至还曾经你入我梦、我入你梦,这就是典型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体二用的写法了 。有的读者会问,哪一个宝玉是真的?其实无论哪一个都可以说是真的,因为作者明确说过“假作真时真亦假”!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做梦梦见甄宝玉,神奇的是在梦里听到甄宝玉向身边丫鬟诉说做梦时梦到了贾宝玉;待贾宝玉被叫醒后,袭人说明了所谓的“真相”: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 。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 。
具体参加见下面截图:
我个人倒是觉得,袭人的话才是一语道破本质——幻影不过是镜中影、真形不过是镜后行!推而论之,万境终归空,何物不虚幻?当然,在这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中,作者传达出有一样东西却是永远不变而弥足珍贵的,那就是如宝玉、黛玉之间的建立在平等理解基础上的真正爱情,如宝玉对大观园里众女儿的深切同情、尊重,如刘姥姥在贾府败落、巧姐落难时施以及时援手的真诚善良,…………
从读者方面来说,戚蓼生颇具菩萨心肠,生怕我们读者读不通、读不懂因而唐突、误解了作者,所以对我们进行谆谆告诫,告诫我们“当具一心”,也就是要深刻全面地了解、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遇到风景绝美之处,不要轻易放过,一定要独具慧眼,观赏出真正滋味来!
戚蓼生认为,唯有如此,才可以探究出小说作者寄托的“微言大义”来!这是其一 。
其二,他还委婉劝告读者,不必以“未窥全豹为恨”,因为八十回本虽然没有明确的故事结局,但是对于各主要人物的命运,对于贾府的结局,作者其实早就在前面的章回中进行过诸多暗示了,而那些一心只求取后半部而急于知道结局的人,和那些开卷就能悟知本小说微言大义的人,那就错了十万八千里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