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心 “论语”里的养生秘诀

孔子,圣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儒学的开创者 。这些,我们都知道;除此之外,孔子还应该是一位养生专家,他的关于养生保健的言行,在《论语》中不难发现 。
孔子自己说过,是寡母将他抚养大的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从孔子的话来看,他小时候的营养也不怎么样,可能对他的身体成长有些影响 。但孔子最终活到73岁高龄 。73岁放到现在来说,不算什么高寿,但那个动荡的时代,人均寿命也就30多岁,相比之下,那时的孔子绝对是个“寿星”了!究其长寿的原因,在于他的养生保健之道,而这“道”,则来源于他的人生观和生活之间,是实实在在的 。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他的真实写照 。
近几年,系统地读了一些古典书籍,《论语》和《道德经》是用时最多的 。在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里,孔子主张的养生之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养生先养心 。
这应该是孔子首推的健康理念 。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要长寿,就要有高尚的道德作为基础,要加强思想修养,修养好健康的心态 。也就是说,养生要先养心 。心怀仁术,仁慈宽容,可以节制贪欲,调控喜怒 。从而让平和的心梳理易乱的情绪 。心气畅通了,血脉也就特别畅达,身体和心灵就会和大自然保持一致,阴阳和谐,健康延年 。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坦荡的人,心胸是开阔的,因此也就不容易淤积忧愁和怨气 。经常怨声载道,郁郁寡欢,是很容易变老的 。因此,这种不良情绪一定要全力克服 。
“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意思是说,如果父母还健在,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 。哪怕你真的老了也不要说,要谈自己是不是孝顺,赡养老人做得够不够好 。不可以对父母是否慈爱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通俗地理解,就是在家中,要保持快乐的样子,不要唉声叹气,精神不振 。这是一种营造快乐家庭气氛的方法,对大家都有好处 。健康快乐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对身心的健康是很有作用的 。这一点,现代人很有感受 。
热爱生活 。
热爱生活是一种美德,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一种养生的方法 。试想,一个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人,会快乐吗?对那些无所事事,无聊俗气的生活方式,孔子是极为反对的 。在他看来,人的一生是宝贵的 。活者,就要尽量多做有益的事情,使自己变得充实起来 。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是他所不能够原谅的 。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天吃得饱饱的,但不用一点心思去做事情,这样的人想有所作用,是很难的啊!的确,光吃不干,光说不行动,结果只能是幻想,是一场空 。要想有充实健康的人生,就要去热爱,去行动 。
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做”和“落实”,哪怕结果不完美,但过程是积极的,也就可以健康长寿 。因为这时候的你是快乐的,发自内心愿意的 。那么,孔子又是如何做的呢?前面说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他的追求 。事实上,孔子是个多难的人,3岁丧父,17岁丧母,67岁丧妻,69岁丧子,几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 。虽然勤勉奔波、古道热肠,却最终不得志,但他对生活从没有失去信心,没有沉寂 。就是晚年,还能够静下心来,潜心整理文献,编书立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健康的人生 。
尊重别人,快乐自己 。
这是孔子时常注意的一种养生方法 。尊重别人,是心态;快乐自己,是目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熟悉的名言,是对他人尊重的最好说明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意为:以说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 。孔子以此为标准来告勉自己,也是劝告他人 。多说别人的好话,实际上是打开自己的内心,扩大心理容量 。心胸扩大,阳光自然就会进来,有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人格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这些都是长寿的基本保证 。
科学的养生方法 。
以德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孔子用他的理念告诉我们,呵护心灵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做不到位,健康就会打折扣 。这是令人人信服的养生之道,就是在今天也很有教益,且得以延用 。具体到生活中的养生方法,对孔子而言,是丰富的,值得推崇的 。
首先是音乐养生 。
孔子是个喜欢音乐的人,曾陶醉于《韶》而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孔子精通音律,晚年曾经整理了300多首可以谱曲演唱的诗歌 。孔子“无一日不歌(惟丧事除外)”,可见他对音乐的酷好,对“音乐疗法”的重视 。孔子能够咏能唱,抚琴的时候“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 。可见对孔子音乐的运用已深入到内心和精髓 。想想那画面,绝对是一种享受 。“音乐疗法”时下很流行,对释放现代人们紧张的生活压力和郁闷、浮躁的欲望心态,很有好处 。应该说,在这方面,孔子是个首创者 。
其次是运动养生 。
“动静以义”是孔子所提倡的 。对“动”“静”的辨证探索,一直是人们的追求 。在“仁者静”的同时,孔子还十分重视“动”的作用 。周游列国的颠沛流漓,是他最大的运动 。当然,他还用“射”、“御”等多种锻炼的方法来传授给弟子们 。
师友弥补养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这是孔子的谦虚,但他谦学的态度却是易见的,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乐多贤友”是孔子交友方面的主张 。好的朋友,可以使自己的缺点得到弥补,人格得到修缮,心灵的尘埃就可以除去,这无疑是种温暖内心的健康方式 。孔子说朋友有“益”的也有“损”的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和损友,会对健康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特孔子别注意交益友,用以拓宽修心养性的健康途径,这种养生之道是无形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
饮食养生 。
这一点,要多说几句,在《论语》里,关于这方面提及的不少 。吃喝拉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生理行为,不可不为之 。而“吃”又排在首位,对于怎么吃、吃什么,孔子都是很有讲究的 。孔子特别强调科学地饮食,讲究卫生安全,提出过“八不食”原则 。孔子平时以素食为主,说“肉虽多,不使胜食之” 。劝大家,肉不可以多吃 。尤其是冬天,那个时候应该没有大棚种菜吧,因此蔬菜不会太多 。席间的肉品往往占据主角 。冬天人们不常外出,运动量也小,多吃的肉食容易在脏腑内积食聚热,多吃反而会使体力下降,中老年人在这一点上反应更明显 。因此,孔子说肉不可多食是有依据的 。我经常和一些养生保健专家聊天,他们也常提到这一点 。
孔子还说到了喝酒 。
“唯酒无量,不及乱” 。就是说饮酒没一个限量标准,但不要喝醉 。少饮是有好处的,活血化淤嘛 。但喝得过了醉了,是要伤身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意思是说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孔子主张食物要精制细做,是要讲究的 。有没有道理呢?我曾经查过资料,说是冬天的时候,人们的活动量减少,这时候把饭菜适当做“细”些,有利于肠胃的有效吸收,便于食物营养充分释放,对身体迅速汲取热量很有好处 。还有,老年人牙齿不好,肠胃消化功能下降,常吃粗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病,肉切得细易熟易嚼易消化 。
吃的东西要卫生,质量要好,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 。
就是“吃相”,也是孔子关注的 。“食不言,寝不语” 。讲的是吃饭的时候,尽量不多说话 。为什么呢?就是怕这时候发生呛咳、喷嚏、流泪什么的 。因为人们在咽食的时候,呼吸是暂时停止的 。如果大嚷大笑,呼吸便又开始了,会和咽食同时进行 。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比如说吃鱼的时候要小心,不然鱼的小骨头也就是那鱼刺要卡喉的;以前我们经常听老人们道“小孩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往往忽略了吃相 。
再回头说说孔子的“八不食” 。
“ 食馊,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即:食品馊而变味不吃,鱼肉不新鲜不吃,食物颜色变样了不吃,食物味道不对劲了不吃,烹调不妥的食物不吃,过了季节不时新的果蔬不吃,不吃从风光闹市买的酒和熟食,没有一定调味或佐料调配不妥的食物不吃 。这是孔子对自己四季饮食定下的的标准和原则,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乏超前意识 。虽然对那些不按一定方法割下的肉有点挑剔不吃,但同时说明孔子对生命的负责态度和对身体的爱护程度,是严肃和自律的 。这对今天大吃大喝的人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嘲示和警告 。看看那么多肥胖的男人和女人,看看那么多男人腆起的大肚子,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养生先养心 “论语”里的养生秘诀】一部《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也看出了他的养生之道 。修身养性,养心健体,也已为我们所共识 。这些儒学的经典内容,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