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文章

科学在飞速前进着,但对食品健康学科来说,并没有到日新月异的程度 。尤其是在理论上,许多现有的理论依旧是正确的,近年来并没有太多的新理论出现,创新往往是在技术上 。一些大规模的人群追踪调查往往在验证了现有的理论的同时,推翻了一些新的理论 。但是,出于盈利的目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商还是不断地推出据说是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而生产出的新产品 。这些东西如同新化妆品一样,绝大多数是美丽的谎言,这类新产品有些甚至很快被证明是有害的 。营养健康必须回到几十年来被认可的科学基础上,遵从已经被证明是有效可靠的原则 。对大众来说,存在着一个正确的饮食认知 。要从真正科学的角度掌握饮食知识,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
人的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饮食习惯是人类的传家宝之一,好的饮食习惯会由父母那里传给子女,坏的饮食习惯也会从父母那里传给孩子 。不要以为掌握了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受到高等教育,做子女的在饮食习惯上就能够去粗取精,根据科学,只继承父母良好的饮食习惯,丢弃父母不好的饮食习惯 。实际上饮食习惯是人最难以改变、也是最不愿意改变的生活习惯 。例如哪怕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不少有高血脂症的人就是不能改变自己大油大肉的习惯 。我身边的一些糖尿病病人根本不忌口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几乎从来不吃菜只吃肉,一问之下,他小时候家里就是这样,顿顿吃肉,从来不吃水果蔬菜,他父亲还是一位心脏科医生 。尽管清楚地知道水果蔬菜对健康的好处,和吃肉过多对健康的坏处尤其是对心脏病的促进作用,可是就是改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结果出身医生家庭的他养成这样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饮食习惯的根深蒂固,可是更多的人的饮食习惯在改变着,成年男人中就有很多人,因为自己体检中哪项指标不正常了,根据医生的建议开始改变饮食习惯,长年累月坚持下来,对健康很有好处 。包括不少糖尿病人,仅仅靠控制饮食,就能维持各项指标正常 。
人的饮食习惯不是本性,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 。改变饮食习惯在不少人眼中是天塌下来的事,饮食习惯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寄托,是宁死都不肯改变的 。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几乎所有人的饮食习惯都在被动中不断地改变着 。因为我们不能主动地决定吃什么、怎么吃,因此都不得不被动地受外界的影响,而不得不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现在自己的饮食习惯和10年前或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多大的区别?即便是吃什么、怎样做是一样的,食物的内容和成分又有多少相同的?因为社会的进步、全球化的影响和食品工业的现代化,可以说除了吃中餐这一点没有改变外,我们每天吃什么、怎么做的、怎么搭配的都称得上是截然不同 。既然饮食习惯可以被动地做如此大的改变,为什么不能主动地改变,去迎合健康的需要?美国的男人在饮食上相对于女人要能改变得多,不少人开始为了健康改变自己固有的饮食习惯,相比之下,中国的男人们则固执得多,很多时候明知不健康也不改,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现象 。
这几年经过普及健康知识,大众对饮食健康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起码城镇居民大多数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关于是否应该改变饮食习惯以适应健康的要求的问题,可以说不存在知识上的认知问题,而主要是从本人的立场,愿不愿意为了健康长寿做出一些牺牲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是个思想问题 。改变饮食习惯,与其说是顽固和执着,不如说是惰性 。人们都惯于随波逐流,不愿意做弄潮儿 。
人到中年,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子女教育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十分重视子女教育 。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中国人的子女教育的内容都是片面的,只集中在学习上和多才多艺上,而忽视了生活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家长的在子女教育上是很不合格的 。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甚至比学习优秀、才华出众等,对孩子毕生的作用都大 。就饮食习惯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和榜样,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肯定会传给你的子女 。现在有些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青少年肥胖、糖尿病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断言,现在的青少年,有可能是工业革命以后,平均寿命低于其父母平均寿命的第一代人 。这个现象不能全怪食品工业,做父母的责任也很大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子女负责,疼爱自己的子女的话,就要以身作则,和子女一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