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 分享传统文化的网红汉服

在街上看到穿“古装”的人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了 。
在连续几年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年轻人的青睐后,汉服迅速走红并站在了风口上 。有关数据显示,仅2019年,与汉服相关的注册企业有数千家,而中国汉服市场的销售规模从1亿9000万元上升到63亿6000万元,2021年规模更是超过100亿元 。
如此风口资本又怎么会错过?重回汉唐、华裳九州、织羽集等汉服龙头品牌,以及十二光年、诗与万花镜等“三坑(汉服,JK,洛丽塔)”品牌相继获得融资 。
规模超100亿,年轻人的喜爱,民族潮流的兴起,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汉服产业的前景是美好的,繁荣的 。但现实似乎比数据中描述的盛会要“平静”得多 。
自2020年以来,各大网络平台的市场指数,包括汉服和汉服的主要品牌,以及主要人群的相关指数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此外,2020年淘宝上销量前十的汉服商户总销售产值近9亿元,这一数字也比2019年有所下降 。
不仅如此,围绕汉服形状、山寨、品牌溢价、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产业链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这个行业有很多“人为”制造的困难,在这股热潮下也有很多问题 。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汉服已经逐渐从一种服装风格发展到一种生活方式 。一些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 。
例如,专门制作汉服发夹和配饰的“簪娘”;还有汉族的化妆师“妆娘”,因为汉服造型复杂,发型复杂,妆容精致,对初学者来说门槛很高 。在许多正式的汉服活动中,参与者必须求助于专业的“化妆师” 。
除了新的职业,汉服衍生产业,如汉服婚姻服务也开始增长 。
目前,各汉服品牌推出了各种可供婚礼使用的汉服和婚纱,如十三余推出的“鸾凤和鸣”,一些从事婚礼的团队也开始将汉婚策划作为特色产品,一些大型汉服社团也开始承接汉婚服务 。
然而,归根结底,这些汉服衍生品产业仍处于新兴供需的早期阶段 。
以日益流行的“汉婚”为例 。一套符合风格且精致的汉婚服可能无法直接买,即使是定做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
中式婚礼的皇冠和花发夹大多由簪娘手工制作,材质精美,价格昂贵,中式婚礼也有相关的策划和服务团队,但他们水平不一,也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目前,市场仍然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很难找到具有高度专业精神的团队 。
在婚礼等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回归传统文化的汉服婚礼对很多人来说意义重大 。
从现代汉服复兴之初,汉服就承载着服饰之外的文化传承意义 。有一段时间“穿汉服前需要做功课吗?”这样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
“做功课”应该在企业层面上完成——无论生产的产品是明汉服装、宋汉服装还是汉唐元素产品,制造商至少应该明确说明 。这就要求汉服行业要出台统一的生产指导标准 。
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在早期阶段还不清楚形制,但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于对文化的尊重,我们确实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 。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他们也会在婚礼和传统节日上穿着传统服装,那我们呢?同为儒家文化圈,影响周边数千年的我们竟然在传统服饰上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 。

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 分享传统文化的网红汉服

文章插图
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 分享传统文化的网红汉服

文章插图
不过可喜的是汉服正在从少数文化到大众文化转变 。
影视剧的流行已经成为汉服流行的驱动力 。社交媒体上关于汉服话题的讨论仍然很热,在《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剧的带动下,年轻人对汉服越来越感兴趣 。
所以汉服的兴起也离不开它自身的个性化和自我表现的基因,它拥有自由定制、爱国和民族自信的元素 。因此,这符合“Z世代”的消费心理 。
然而“圈子里”也出现了一些“沽名钓誉”的人,仿佛穿着“拼凑”的“汉服”就能有“魏晋风骨”了,再喊两句“无悔入华夏”就能重现昔日汉唐的强盛了 。在这种情况下,汉服便失去了它的文化意义,一些商家不再追求汉服的文化内涵,只要能多割韭菜就行,一些顾客也不在乎汉服背后的文化内涵,只要看起来“仙气飘飘”与别人不一样即可 。
汉服成了某些人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和一个又一个噱头充斥着汉服圈,以至于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单纯的没文化 。
买家想要的是一个文化载体,可以匹配“礼仪之大谓之夏”的精神面貌,并将和服与韩国服装比下去,而不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昂贵快餐!
【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 分享传统文化的网红汉服】更多精彩电商干货尽在网,请继续支持、关注我们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