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文章插图
 
蒙顶黄芽为中国十大名茶,至今还在保留闷黄工艺的顶级黄芽茶 。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 。蒙顶黄芽做工精细,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采用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 。口感鲜醇甘爽 。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蒙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号称“天漏”雅安与名山两地之间 。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 。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 。据史料记载:“禹治水功成,旅祭于此” 。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远眺蒙顶山,五峰突兀,型似莲花,蒙顶山既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更是我国名茶最早发祥地,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
 
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

文章插图
 
制作过程
蒙顶黄芽制造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 。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
杀青:用口径50厘米左右的平锅,锅壁表面平滑光洁,采用电热或干柴供热 。当锅温升到100℃左右,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 。待锅温达130℃时,蜡烟散失后即可开始开杀青 。每锅投入嫩芽120-150克,历时4-5分钟,当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率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 。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 。待叶温下降到35℃左右,叶色呈微黄绿时,进行复锅二炒 。
复炒:锅温70-80℃,炒时要理直、压扁芽叶,含水率下降到45%左右,即可出锅 。出锅叶温50-55℃,有利于复包变黄 。
复包:得炒以后,为使叶色进一步黄变,形成黄色黄汤,可按初包方法,将50℃的的得炒叶进行包置,经50-60分钟,叶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复锅三炒 。
三炒:操作方法与复炒相同,锅温70℃左右,炒到茶条基本定型,含水率30-35%时即可 。
堆积摊放:目的是促时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叶黄汤的要求 。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 。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
烘焙:烘顶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 。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
蒙山茶不愧为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人们对蒙山茶的品质赞扬不已 。《蒙山图经》云:“蒙顶有茶,受阳气之全,其茶芳香 。”历代名人学士皆留粗许多称颂蒙山茶的诗篇 。宋代文同《谢人寄蒙顶新茶诗》有:“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宋代文彦博《蒙顶茶诗》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清代赵恒《试蒙山茶》诗中,亦有“色淡香长品自仙”之句 。可见蒙顶茶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之声誉,且久兴不衰 。
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
品质特征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 。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
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会甘,叶底全芽嫩黄 。
冲泡方法
冲泡蒙顶黄芽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 。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
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 。用茶匙轻轻从共罐中取出蒙顶黄芽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 。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 。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 。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 。蒙顶黄芽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刚冲泡的蒙顶黄芽是横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 。
【四川名茶之蒙顶黄芽】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 。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 。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