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茶被看作是一种高尚的礼品,纯洁的化身 。在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场合,又将茶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物,使茶的内涵上升到精神世界 。茶与婚姻的关系就是一例 。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竹枝词,诗人用了一个请郎喝茶的细节,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一个智慧、质朴、纯洁的农家少女的可爱形象 。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首爱情诗象一杯甘醇浓郁的香茶令人回味 。如果说诗中的茶是青年男女感情的纽带,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条纽带看看我国古代茶与婚礼的美妙联系吧!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西藏以吐蕃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一位从唐朝京都远嫁而来的汉族姑娘 。这位汉族姑娘,就是文成公主 。按照汉民族的礼节,她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 。当时三十二世藏王松赞干布到大唐请婚,唐太宗决定把宗室养女文成公主下嫁于他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湖含膏”等不少名茶 。这是我国茶与婚礼联系的最早记载 。
唐朝时社会上“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于世,反映了在婚礼方面,茶叶不仅成为女子出嫁时的陪嫁品,而且还在唐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与婚礼的特殊形式──茶礼 。当时在北方它是指女子出嫁时随身而携的所有嫁妆,俗称“下茶” 。如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该书第十六回《西门庆谋财娶妇,应伯爵庆喜追欢》讲李瓶儿在丈夫花子虚死后,准备嫁给西门庆,把她“床后茶叶箱内”还藏着的“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交与西门庆,让他拿去“卖了银子凑着盖房子使” 。她“床后茶叶箱内”所藏之物,便是随嫁的“茶礼” 。而在南方,“茶礼”却是指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俗称“茶定”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述了杭州当时婚嫁风俗,在男女相见后,若中意,则由双方媒人沟通双方情意,议定茶礼,报送女家 。“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 。”“茶礼”是男女确立婚姻的重要形式 。“茶礼”之兴起,对唐宋以后的元、明时期婚礼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茶礼”几乎成为婚礼的代名词 。女子受聘“茶礼”,俗称“吃茶” 。侗族订亲,请媒娘到姑娘家提亲,并不直接点破,而是对姑娘的父母说:“某某家托我上你家来找碗油茶吃,不知二老意下如何?”姑娘的父母以同样的方式答复说:“啊!那我们就煮油茶吃吧!”媒娘通过送过来的油茶判断做媒的成败,若是油茶碗底是凉饭,说明姑娘家对这门亲事冷谈;若是油茶碗底是热饭,说明姑娘和他的父母亲同意这门亲事,媒已做成 。姑娘受一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如果之后再另外受聘于人,就要被世人斥之为“吃两家茶”,有不贞之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送给林黛玉暹罗茶后对林黛玉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这虽然是书中王熙凤试探性的调笑,但也能反映茶在清代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
茶与婚礼的联系从它的萌芽、演变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面貌 。它们两者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茶叶寄托着种种美好的愿望 。例如认为茶树“坚贞”、“不迁”,于是人们把“茶礼”和“吃茶”看作是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中忠于爱情的象征 。明朝《七修类稿》的作者就认为“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 。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这种认识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从一而终”的儒家道德观念,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青年男女坚守贞操的要求 。例如,明末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叫《陈多寿生死夫妻》的小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种观念 。小说描写了柳氏欺贫爱富,强令女儿退掉陈家“茶礼”另许富户,遭到了女儿“从没有见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驳和抵制 。最后,柳家闺女终于与陈多寿结为生死夫妻 。
茶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植物 。我国茶与婚姻之联系代代相传、沿袭不断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赋予茶树的某种期望和意念,从茶中图个吉利 。因为茶业给人们以生息之利,茶树给人以劳动之趣,茶叶给人以回味之乐 。而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茶又象征着爱情之树常青,婚姻之果常甜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在古代婚礼中人们馈送“茶礼”再加上其他果品和饰物,就包含着婚姻美满的良好祝愿 。男女结婚时,长辈向新郎新娘赠送茶叶,也包含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殷切期望 。在西藏,人们历来把茶叶看作是珍贵吉祥的礼物,男婚女嫁时自然离不开以茶作聘礼 。《西藏图考》载:“西藏婚姻……得以茶叶、衣服、牛羊肉若干为聘礼 。”藏民把茶叶列在所有聘礼的头一位,结婚时必须熬出大量的酥油茶来招待贺喜的宾客,而且熬出的茶汤要色泽红艳,以祈求婚姻美满幸福,婚后夫妇相敬如宾、恩爱如初、情深意厚、健康长寿 。我国古代茶与婚礼的种种联系和演进,归根到底还是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求吉图利的文化心态,我国某些茶区,当男方上女方家说亲时,必须带去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其它礼品作为聘礼 。女方就通过品尝男方送来的茶叶质量好坏,作为了解评估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他们认为劳动是幸福之源,种茶是生存之本,一个人劳动本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接到男方的茶礼后,如果女方一旦表示赞成,便可以选择一个吉利日子举行婚礼 。
我国古代茶与婚礼中的“茶礼”风俗世代相传又是跟茶在人民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分不开的 。特别是有的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茶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由于茶的交际联谊功能,对青年男女交往,喝茶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和明了的或曲折的爱慕信号 。如云南中甸地区的藏族未婚男女青年,在节日或农闲的日子里,几个结伴一同出游或赶会,常常能酝酿出一个茶会 。他们在途中相逢,遇到中意的青年,以嘻乐开始,邀请一方中的人想方设法接近被邀一方中的他或她,悄悄到看准人的身边,出其不意地抢走他或她的帽子或头巾,然后嘻笑着跑开 。被抢者做出坚决讨还东西的状态,紧追不舍,跑离嘻笑的人群,让人看不到以后,二人便停止追跑,进行协商,约好下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选在男方家中,到时候,一见面就开始唱歌,歌声起处,茶会仪式便正式开始了 。
双方唱着歌儿缓缓来到房舍,一路上借物咏叹,直唱进家中正房火塘边 。分宾主两边坐定后,双方为表示庄重,用一条彩带遮住脸庞继续唱和 。火塘边备有糖茶水润喉 。
青年们这样唱道:“高贵的客人们啊,厚脸皮的我们请你们光临寒村,与我们饮茶,如能允喏,寒村便添光彩 。”
被请者回答道:“白啧啧,高贵的客人啊,给我们这样的荣誉,我们怕爱不了,还是另请姑娘吧!”
委婉谦和是茶会交际话语的特点,也是藏族人民谦虚好客的美德 。接着就互相唱固定曲调的情歌 。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有湘西少数民族未婚男女相聚踏歌,喝茶订亲的歌谣 。歌中小伙子动情地唱道:“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小伙子先是把相约相亲的姑娘以“叶底花”比喻为自己的心上人,娓娓动听地道出了红花也要绿叶配的道理和甘做绿叶相扶的心愿,最后委婉地表明了自己请姑娘吃茶的真实动机 。又譬如前面的那首《竹枝词》,是描写姑娘主动请郎喝茶的 。这位少女感情真挚,急于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住址,房舍特征和环境特点 。“门前一树紫荆花”虽是说门前特征,其实这也是少女内心激动,感情热烈的含蓄表达方法 。
我国许多民族不但喜爱喝茶,善于品茶,而且在婚俗中常常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出现了各种名目的“茶”:
求婚茶:云南拉祜族人民,当男方去女方家提亲时,必须带去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其它礼品,而女方家通过品尝出男方送来的茶叶质量的好坏,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参考条件 。
退婚茶:贵州侗族的男女婚姻由父母决定后,如姑娘本人不愿意,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 。具体做法是:姑娘悄悄包好一包茶叶,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亲自送到男家,对男方的父母讲:舅舅、舅娘,我没有福份来服侍两位老人家,你们去另找一个好媳妇吧!”说完,把茶叶放在堂屋桌子上,离开男方家,退婚就算结束了
订婚茶:内蒙、辽宁一带的撒拉族,男方请媒人说亲经女方家长或姑娘同意后,双方便择定吉日由媒人向女方家送“订婚茶” 。订婚茶一般是四斤的茯砖茶一块、耳坠一对以及其它礼品 。我国西北部的东乡族小伙子订婚,礼品是茯茶二盒和方糖二盒,再加上一些服饰 。
定茶:定茶是西北东乡族订婚的一种习俗 。
过去,东乡人有早婚的习惯 。子女长到七八岁时,父母就替他们作主订婚,如果父母早亡,则由亲家伍(族)叔伯、兄长作主 。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说亲 。当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 。定茶一般都是几斤细茶,几件衣物 。送订茶后,就算正式定婚 。
东乡人用茶订婚的习俗由来已久 。古时,这里就有喝茶的习惯,而茶叶要到遥远的南方才有,运输很不方便 。有一回,一个东乡商人从南方挖来一株茶树,种在自家地里,不久,茶树便干枯死去了 。后来,他们认为茶树是一种至性不移之物,一旦发芽、生根到长大成树,是不能移植的 。否则,茶树将会死去 。姑娘嫁人也好比茶树一样,一送定茶以后,不许后悔,再嫁二家,这就叫一家女不喝二家茶 。
送茶包:送茶包是我国西北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俗 。
一对青年定婚,先要让媒人去女方家说亲 。如女方家中同意,媒人便将结果通知男方家中,男方准备一包茯茶(也有的用春尖或沱茶)用大红纸包封起来,或者用红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茯砖上;再用红纸做成两个方盒,装上冰糖、红枣等食品,外用红线扎住,请媒人送到女方家中 。至此,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对方的品性和为人,以便立下是否缔结姻缘的决心 。
闹油茶:闹油茶是侗族沿袭已久的婚礼俗 。流行于广西三江平岩 。于新娘回门之日的头天晚上举行 。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山寨一些俏皮的后生伢子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新娘家 。新娘闻知,立即躲进洞房 。后生故意把木楼蹬得咚咚响,然后,自己动手到炉子里烧起大火 。把铁锅烧得通红,丢许多鞭炮进去,炸得满屋子烟雾弥漫,新娘怕弄坏锅头,只得装出又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出来打油茶 。
后生们见目的已达到,马上在房里的凳子上坐得规规矩矩,等着喝茶 。
新娘将早已备好的花生、芝麻等佐料倒入擂钵 。新娘右手拿擂捧,左手扶擂钵,嘭嗵--嘭嗵……一会儿,擂茶就端出来了 。按规矩,每人都得喝三碗,当喝完最后一碗时,后生们都得掏出一元钱左右,作为“针线钱”放在碗中,送给新娘 。
亲婆茶:侗族婚礼中有亲婆茶,也叫新人茶 。亲婆即送婆、陪婆,由新娘家选定的上辈姑娘,有的二位,一位也行 。亲婆茶是新娘进屋的当天正午,送婆首先吃甜口茶,用白糖加茶叶,还有米花、麻叶、粑粑、酸姜、红枣子糖、步步高糕点等,每人一份,一般只象征吃一点,余下包好,待亲婆返回时全部送上 。
红豆茶:红豆茶是侗族象征吉祥如意的“喜茶” 。红豆茶里有好几种食物:一是米花,用白米、糯米倒入油锅里煎开花的,二是用炒得焦黄的炒米,三是包谷或黄豆,四是用从坡上摘来的新鲜茶叶,把这些合在一起倒入锅里煮,加上办喜事杀猪的猪血就成了喷喷香的红豆茶 。
婚礼茶:藏民把茶叶看作是珍贵的礼品 。藏民结婚,必须熬出大量色泽红浓的酥油茶来招待客人,以此象征婚姻美满幸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情深 。这种古朴风俗沿袭至今 。
陪嫁茶: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人举行婚礼这天,男方派一对夫妇接亲,女方派一对夫妇送亲 。父母给女儿的嫁妆包括茶树、竹蓬、铁锅、布和公鸡、母鸡各一对 。富裕人家可陪送金银首饰和牛等 。不管穷困与富裕家庭,茶树是绝对不能少的 。布朗族人把茶树当作至性不移之物 。
合合茶:湖南衡阳一带,闹新房是很有特色的 。青年男女涌进张灯结彩的大门,将在门边迎客的新郎新娘连推带搡,拉到堂屋里,七手八脚把他们按在早已准备好的两条板凳上坐下 。羞羞答答的新娘在大庭广众之中用背对着新郎 。
这时,拢来二位调皮的小伙子,使劲地将新郎扳过一百八十度,和新娘面对面坐下,膝盖挨着膝盖 。不让她动弹半点 。另外,一位小伙子搬起新娘的左脚,搁在新郎的右大腿上;然后将新娘新郎的右手抬起;扳开他们的拇指与食指,合并成一个长方形 。旁边的另外一个人将早就准备在手的瓷茶杯放在长方形里,立即注满茶水,让前来道喜的亲朋戚友轮流把嘴凑上去喝一口 。喝干了,又注上,一边喝,一边说笑话,直到所有的人都喝遍为止 。场面热闹有趣 。这就是湖南衡阳一带闹新房的合合茶 。
【茶与婚俗】今天,除了那些少数民族地区之外,我国某些汉族地区也仍旧保留着“茶礼”风俗 。如浙江省不少乡镇,至今仍颇有陆羽遗风,男女老少嗜茶成风,天天“三饭六茶”,每逢有娶亲嫁女之事,村里人总要登门喝茶以表祝贺 。他们还盛行喝“新家婆茶”,讨“新娘子茶”,请“新娘子茶” 。未出嫁的姑娘家里,也总是备好茶叶招待未来的女婿,家里女儿越多,茶叶吃得越多,姑娘总是把最好的茶叶给小伙子吃 。此外,在大、中城市里,青年男女如今虽然不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经常把茶叶作为礼品相赠 。燕尔新婚之时,亲人也免不了用西湖龙井等名茶招待客人,在慢斟细品中,宾主共叙,互相勉励,同祝幸福 。至于日常生活中,男女青年饮茶交谈,对茶生情,更是极普遍的一种生活现象 。
推荐阅读
- 日常沏茶礼仪
- 茶道泡茶的三种境界 高级茶艺师必修课
- 紫砂陶的起源与陶器的创始
- 白兰花茶文化历史渊源及发展
- 白族三道茶是如何产生的
- 茶和祭祀—2
- 光泽县的“叫茶”习俗
- 茶道十味 犹如人生
- 喝牛奶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 醋蛋液的功效与作用 吃醋蛋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