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的羹饮饮茶方式发展与演变

“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 。”(清顾炎武《日知录》)这就是说,原本当做药用或菜食的茶,大约到了秦以后才当做饮料 。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在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采取混煮羹饮的方法 。三国后魏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
到三国时期已制成紧压的饼茶,如采摘较粗老的叶子,再添加米汤黏合成形 。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先把饼茶在火上炙烤至呈红色,捣成茶末,然后放入瓷器中,倒入煮沸的水,再与葱、姜、橘皮等拌和后饮用 。
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的文献中又被称为“茶粥” 。
【秦汉魏晋的羹饮饮茶方式发展与演变】傅咸(239—294年)在《司隶教》中记述蜀妪卖茶粥的“南市”是在河南洛阳 。由此可见,饮用混煮成羹的“茶粥”的风俗,晋时已从巴蜀一带扩展至中原地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