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满族的建筑文化

满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融合不同民族特点,依靠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满族文化 。其建筑通过不断的适应变化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也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特点 。
满族传统的住宅型式 。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茅厚尺许,居室多为敞间,颇似口袋,故俗称口袋房 。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俗称万字炕,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 。窗户多为南、西向,用高丽纸外糊,藉以御雪雨 。
住房多为3间,中室开门,并设有厨灶,门皆外闭,以防野兽撞入 。山墙两侧外一米处设有满洲烟囱 。多无院墙及东西厢房,仅以木栅或秫秸围之,并饲以猪羊牛狗 。现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还保留不少此种旧舍 。
影壁:满族传统住宅的一部分 。亦称影壁墙 。其式多为一字型 。高约5尺,宽6尺,厚1尺有余 。一般为石、砖结构,以石为基,用大青砖砌壁身,壁顶多呈马鞍型瓦顶 。正面壁心平面,画以吉祥纹饰,亦有雕刻如意彩绘者 。反面壁心多设有佛龛,为供奉土地爷之用 。影壁均置以庭院大门里3米左右处 。
万字炕:满族传统居室中之火炕 。满族传统居室为口袋房,一般为3间,中间开门,俗称外屋,两侧为里屋卧室 。卧室内西南北三面皆有炕相连,如“匚”形 。炕用砖、坯制成,炕内有烟道与外屋炉灶及室外烟囱相连 。南炕为一家之长者居住,晚辈多居北炕 。满族以西为上,故西炕多摆置祭器,因西墙上供有佛爷匣子,故俗称佛爷炕 。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 。“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
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 。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 。满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
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 。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这种建筑及布局就是我们今天所称道“四合院” 。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 。
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 。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 。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 。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 。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营子和屯子 。
房子烟囱的设置在东、西山墙外,烟囱距房子60多厘米远,用青砖或土坯砌成,有圆形、方形两种 。院周围用木栅栏,或用砖、土砌成围墙 。大门多设门楼或门房 。院内设有影壁墙 。
【源远流长的满族的建筑文化】影壁墙后侧立有“索伦杆子” 。院内东西厢房南面修有牛棚、马棚、车棚和储存谷物粮仓 。满族人讲究卫生,室内外都收拾得干净利落,物品放置井井有条,柴禾垛得立立整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