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百年、千年之前的历史空城计的故事简介 , 我们只有查看史料 , 搜求私人记闻、民间传说 , 和掘墓挖坟 , 来考证猜想其真实情形了 , 至于现在盛传的时空穿越 , 谎诞不经 , 实难相信 。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 其真实的情形 , 有时真的很不好弄清 。就是正史、私人笔记和传说 , 那都是事件发生之后所作的了 , 离事件发生时间越近 , 记载也就越比较可信 , 亲身经历者的记述 , 自然可信性更大 。
三国时期诸葛亮摆设空城计吓跑司马懿大军一事 , 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编造的 , 而是出自魏晋时期一个叫郭冲的人所记述的郭冲五事之一 , 被一百多年后南朝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所引用 , 裴松之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 , 认为没有此事 , 为郭冲误记 。郭冲记述是这样的:亮屯于阳平 , 谴魏延诸军并兵东下 , 亮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 , 而与延军错道 , 径至前 , 当亮六十里所 , 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知宣帝垂至 , 已与相逼 , 欲前赴延军 , 相去又远 , 回迹返追 , 势不相及 , 将士失色 , 莫知其计 。亮意气自若 , 敕军中皆卧旗息鼓 , 不得妄出庵幔 , 又令大开四城门 , 扫地却洒 。宣帝常谓亮持重 , 而猥见势弱 , 疑其有伏兵 , 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 , 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 , 将有强伏 , 循山走矣 。候逻还白 , 如亮所言 。宣帝后知 , 深以为恨 。裴松之辩解说当时抗蜀领兵主帅是张郃 , 司马懿远在洛阳 , 不可能这么快到来;既然司马懿知道亮兵少力弱 , 何不围城?再者司马懿率二十万大军对抗诸葛亮 , 这么大的事 , 陈寿《三国志》中为什么没有记载?因此他说空城计一说不实 。
至于诸葛亮空城计真假与否 , 现在真的很难辨别 , 有些事件真的出乎人的意料 , 比如战国时期的完璧归赵 , 就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秦国统一全国 , 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国独存 , 就因有一唐雎不辱使命?三国时真有诸葛亮木牛流马运粮?后人只能凭一些史料、默记、传闻等材料来进行逻辑推理 , 以最大可能地肯定或否定一些事件的真假有无 。《三国演义》的作者正是采信了这一记述 , 添油加醋 , 让空城计更生动 , 更深入人心了 。
空城计的起因 , 经过 , 结果?起因诸葛亮屯兵于阳平 , 部队主力都派去攻打魏军了 , 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而在此时魏军大都督司马懿却率15万大军来攻城 , 两军实力悬殊极大 , 诸葛亮便使出了“空城计”这一计谋 。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文章插图
经过司马懿带领众军来到城下 , 诸葛亮临危不惧 , 传令打开城门 , 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 , 端坐弹琴 , 态度从容 , 琴声不乱 。
结果来到城前 , 见此情形 , 心生疑窦 , 怕城中有埋伏 , 因此不敢贸进 , 便下令退兵 。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拓展资料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 , 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 , 意指虚虚实实 , 兵无常势 。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 , 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 , 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 , 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
引证:在敌众我寡情况下 , 缺乏兵备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 , 造成敌方错觉 , 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 史书多有记载 。但不限于守城 。明代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 , 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 。其情节为街亭失守 ,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 , 诸葛亮无兵御敌 , 却大开城门 , 并在城楼抚琴 ,  司马懿疑有埋伏 , 遂退兵 。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
空城计讲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谢邀: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文章插图
空城计自然是讲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对《三国演义》宿敌的故事 。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文章插图
不过我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 或许这计谋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给司马懿设计的……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文章插图
空城计的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 , 不过也应该是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传说中的空城计,真相到底如何?

文章插图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 讲了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 , 击溃马谡夺取街亭 , 又乘胜连下三城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 。诸葛亮来不及撤退 , 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老弱残兵 , 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 , 诸葛亮上演了精彩的“空城计” , 哄走了胆小多疑的司马懿 。
不过对于我来说 , 其实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
司马懿亲到城下观看 , 然后下令撤军 , 他说:\”诸葛亮一生谨慎 , 不会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 , 里面必有埋伏 , 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
而司马昭却怀疑: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 , 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
就算是司马懿胆小 , 可是一生善于用计的他 , 真的就连他儿子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心思外露的人都能看穿的计谋 , 看不出来吗?
纵观大局之上 , 此时的西城已在司马懿的掌握之中 , 可以说是胜券在握的必胜 。要知道 , 司马懿可是带了十五万大军啊!先前连下三城 , 又怎么能判断不出来 , 这个西城就算兵力饱和 , 也充其量不过一二万人 。
单凭借人数就足以碾压了吧?
这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疑点 。
我们再来瞧瞧司马懿本身的性格 。
曾有——建安六年 , 推举他为上计掾 。时曹操正任司空 , 听到他的名声后 , 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 , 不想在曹操手下 , 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 , 身体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 , 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 , 司马懿躺在那里 , 一动不动 , 像真染上风痹一般——这样一段逸事 。
后又有诸葛亮送女服给他 , 却不动声色 。
以上种种完全可以看出 , 司马懿此人懂得隐忍 , 尤其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时候 , 宁可受辱 , 也绝不会轻举妄动 。
所以这么明显的事情摆在眼前 , 他为何不吞下这一城 , 还有城内物资?因为他怕!
他怕一旦彻底征服 , 就会出现“狡兔死 , 走狗烹”的故事 , 常言道乱世用将 , 盛世杀臣 , 现在灭了诸葛亮 , 只怕他自己也要玩玩完了 。
他要借着诸葛亮这个对手还存在的时候 , 以可以有的权利培植自己的势力 , 这样才能保命 , 甚至是让司马一族取代帝王 。而事实也证明 , 他成功了 。不仅自己活的极久 , 后人也成功篡位 。
那么反观 , 一生与他为敌 , 十分了解他的诸葛亮真的就不能理解吗?很显然也是懂得 , 更聪明的是 , 他故意摆出了这样一个计谋 , 却不是为了给司马懿看 , 而是给他一个台阶 , 也给别人看看的 , 只要司马懿还有这个心思 , 蜀汉就能残存甚至反扑 , 这是诸葛亮的心思 。
综上所述 , 个人认为 , 所谓空城计 , 更像是这两个谋略家 , 联手上演的一出好戏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