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与西藏的酥油茶文化

“不提青稞酒呀,不打酥油茶呀,也不献哈达!献上一支心中的歌儿……”,这首西藏题材的劳军歌曲,在上世纪60年代非常流行 。我最初得知酥油茶,也是在这首欢快优美的歌里,心想那一定是西藏了不起的好东西,向往得很 。但是一直等到了2000年,我单身自助旅游到了西藏,才第一次尝到了酥油茶的滋味 。那是在参观完大昭寺之后,我又累又饿又渴又冷,在八廊街上看到一间藏餐馆,便鼓起勇气走进去要了个快餐 。没想到女店主先给我端来一暖水瓶酥油茶!倒满一碗,果真是滚热喷香,但也确实骚膻得很,到底喝不喝呢?到拉萨才两天,我已发现酥油真是无所不在,酥油店比糖果店多得多,寺庙里供的是酥油花、酥油灯,藏民家里以堆叠摆放的酥油有多少来显示贫富 。到处都是一股酥油味,每当走过摆放软肥皂似的酥油块的酥油店,我总感到窒息般的难受 。这种从牛奶里搅拌提取出来的黄油,怎么就这样难闻?听说有的汉人在拉萨住了几年都喝不下酥油茶,我这个最会“拣饮择食”的广州人,能不能喝酥油茶?但是我又想到,不喝酥油茶,怎么算是到过西藏呢?于是捧起碗吃药般大口灌下去,哗!登时一股夹带着奶香茶香的暖流直透五脏六腑,温润惬意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我觉得可口,便又连喝了两大碗,原先的饥寒苦乏顿时消散无踪,通体舒适 。由于是热饮,那股骚膻味倒没多大感觉 。吃完藏餐后我再细细品尝那股淡黄色的酥油茶,感到茶味咸味奶油味适中,口感很好,多喝无妨 。不知不觉中,竟把那一暖水瓶酥油茶都喝完了 。从此我爱上了酥油茶,在漫游西藏1个月的日子里,我经常大口大口地喝滚热浓香的酥油茶 。在喇嘛寺里喝,在藏民家里喝,在天葬场喝 。还请我的采访对象到藏式茶馆喝,一喝一个钟头,对酥油茶的了解也慢慢多起来 。鱼儿离不开水,藏民离不开酥油茶 。在严寒缺氧的高原雪域,一个民族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一个奇迹 。而酥油茶既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又能补充因缺少蔬菜水果所造成的营养不足,解决藏民肉食为主的腻滞,清醒头脑,所以酥油茶在西藏饮食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我们生活中的茶的地位 。对于康藏人家,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简直就是活命之水 。一个藏民每天一般都要喝二三十杯酥油茶,这一点也不奇怪 。酥油茶为什么要“打”?这是因为它的制作既简单,又复杂:将砖茶或沱茶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几度开沸后,撒少量土碱、催出茶色 。再将沸开的茶水,倒进碗口粗、半人高的酥油筒里,放进适量的酥油、盐巴,抓住筒中的木杵,上下搅动,轻提重压,反复数十次,使油脂与茶水充分融合,变成了色味香俱全的酥油茶 。如果不是这样打制,把酥油扔进茶锅里,用明火烧煮,就会油茶分离,非常难喝 。生活较好的人家,或有贵客临门,打酥油茶时,会加进核桃仁、牛奶、鸡蛋、葡萄干,那就是酥油茶中的上品了 。除了酥油茶,还有用牛奶打的奶茶,骨头汤打的骨头茶,用菜油打的“弄饴”等,不用“打”的有加盐的清茶和加糖、奶的甜茶,这些茶的档次自然都不如酥油茶 。打好的酥油茶要倒进有盖陶罐,煨在牛粪火炉边,或盛在大暖水瓶里保持滚热 。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族的古老传统,也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西藏茶道” 。我在藏民的家里看到,主妇献上哈达请客人落座后,会从色彩艳丽的藏箱里取出珍藏的瓷碗,仔细擦拭干净,放到客人前面的茶几上,然后捧来早已备好的酥油茶壶,轻轻摇晃几次,使油茶均匀,倒茶时,壶底不能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客人喝茶前,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祗 。饮茶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饮到底,要轻轻吹开茶上的浮油分饮数次 。饮到一半之后,就要等恭立一旁的主妇添满,然后再饮 。喝茶不能发出声响,也不能喝一碗就走,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难怪拉萨有句谚语叫“一碗成仇人” 。其实,汉藏同胞一起痛饮酥油茶,还有一份特殊的情谊温馨,因为藏胞真诚地相信,来自汉地的茶与来自藏地的酥油盐巴,在酥油筒里相聚融合成芳香可口的酥油茶,是一种圆满的结合,会带来吉祥欢乐 。在西藏,人人离不开茶,天天离不开茶,那里的“茶文化”情调浓郁得难以化解 。茶在西藏并非仅仅是饮料,它曾是乌金货币,是西藏神话传说里的生命树,是唯一能与经书珍宝放入佛像体内的圣物,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是与俄罗斯的面包和盐一样的待客珍品 。喜马拉雅山麓处处飘着酥油茶的芳香 。我以58岁的年纪,能在“世纪第三极”的康藏高原上,自由自在地玩了一个月也没有高原反应,大概就是能入乡随俗拼命喝酥油茶的缘故 。【酥油茶与西藏的酥油茶文化】 哦,难忘的酥油茶!什么时候,我还能去再喝个痛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