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保健有什么方式呢 秋季养生有妙招
一、秋季养生三要素保持乐观情绪 , 静养心神
秋季要注意调养情智 , 学会调适自己 , 要保持乐观情绪 , 保持内心的宁静 , 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 , 或到公园散步 , 适当看看电影、电视 , 或养花、垂钓 , 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 , 陶冶情操 。
衣装适宜 , 谨防着凉
秋季温度逐步降低 , 很多人都因为不适应突然转变的气温而生病 , 这个时候 , 大家应该提高警惕 , 注意身体保暖 , 当然 , 也不能随意得向身上增加衣服 , 只要注意身体不冷也不感到燥热就行 。而且 , 秋季昼夜的温差较大 , 早晚都要注意好身体的保暖 。当然 , 这个时候最好能多运动 , 不仅可以让身体保持暖和 , 还能给自己带来健康 。
秋燥伤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气爽 , 空气干燥 , 湿度小 , 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 , 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 。此时 , 应少吃辛、辣食物 , 如葱、姜、辣椒、胡椒 , 防止辛温助热 , 加重肺燥症状 。
上述这些都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方式 , 其实总结一下主要就是注意饮食和情绪 , 另外还有一点是本文没有介绍到的 , 就是锻炼身体 , 秋天的气候比较适合锻炼身体 , 只有通过锻炼身体才能够提高免疫能力 , 这样在冬天的时候才不会患上感冒发烧等小疾病 。
二、秋季排毒很重要大肠经的“值班时间”是早晨5-7点 , 正是起床的时间 , 这时喝一杯温水 , 能很好地起到通大便、排肠毒的作用 。排汗毒的方子:包括适当运动、洗温水澡、泡温水浴 , 也可以适当吃点辛辣的食物 , 帮助身体把汗发出来 。
一、秋季排毒:
【肺毒】
症状:秋天对应的是肺 , 排肺毒最当令 , 也叫气毒 , 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咳痰 。
调理方子:
1、应多做深呼吸 , 以排出肺内的浊气 。
2、清晨天刚亮 , 正是肺经“值班”的时间 , 这时站在阳台上 , 舒展肢体的同时做做深呼吸 , 很有益处 。
3、有的人喜欢早晨走出家门 , 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喊山、喊河 , 涤荡肺腑之气 , 也是不错的办法 。
4、平时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的虎口处 ,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凹陷处)、太渊穴(手腕横纹上 , 拇指根部即是) , 对排肺毒也大有好处 。
【痰毒】
调理方子:痰多、痰稠的人要多吃萝卜、百合、杏仁、银耳、梨(雪花梨最好) , 有助于润燥、排痰 。
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 , 秋季也要排肠毒 。肠毒表现为便秘、口臭、脸上起痘、牙痛、口腔溃疡 。
调理方子:
1、饮食上应以蔬菜、萝卜为主 , 以达到大便通畅的目的 。
2、大肠经的“值班时间”是早晨5-7点 , 正是起床的时间 , 这时喝一杯温水 , 能很好地起到通大便、排肠毒的作用 。
3、此时若无大便 , 可按摩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旁开1.5寸) 。
4、肺主皮毛 , 秋天容易皮肤痒、干燥 , 因此要排皮肤毒 。方法有:适当出汗、洗温水澡、喝绿豆汤 。
5、如果皮肤痒得很厉害 , 可以用荆芥5克泡水代茶饮 , 能止皮肤痒 , 而且很安全 。
6、严重者可服用荆防败毒散或防风通圣散 。
【肾毒】
症状:冬天与肾相对应 , 要排肾毒 。肾是产生尿液的脏器 , 排肾毒就是排尿毒 。由于天气寒冷 , 人一般懒得动、喝水少 , 容易积累尿毒 , 表现为小便少且颜色深 。
调理方子:傍晚5-7点是肾经“值班”的时段 , 这段时间必须喝水 , 以冲洗膀胱、肾这个“生理马桶” , 能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 还可按摩涌泉(足心前部凹陷处)、三阴交(脚内踝上3寸) , 敲打肾腧穴(在后背 , 位置与肚脐平 , 脊柱旁开1.5寸) 。
症状:冬季天寒地冻 , 寒气袭人 , 需要排寒毒 。体内有寒毒 , 主要表现为怕冷、肚子疼、腹泻 。
调理方子:一是做菜多放点姜、肉桂 , 二是临睡前用热水泡脚或洗个热水澡 。
【脂毒】
排毒方子:秋冬两季营养超标 , 运动又少 , 难免引起血脂升高、体重增长 , 这时就要注意排脂毒 。山楂、黑木耳、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以及各种粗粮都是排脂毒的好食物 。
三、由秋入冬养生保健应注意避寒秋冬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 , 以微微汗出为度 , 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11月底已进入深圳的秋冬之季 。季节交替 , 天气变化 , 寒气入侵 , 此时很多人容易感冒生病 , 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预防感冒、祛寒去病呢?福田中医院内科张智伟医生提醒准备入冬的市民 , 中医上讲“虚邪贼风 , 避之有时” , 秋冬保健关键在于一个“避”字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体保健应掌握方法 , 从预防做起 。
1 老人秋天也要“捂”
中医学有一种养生理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春捂秋冻”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秋冻 , 是对机体收藏功能的一种锻炼 , 也就是说此时冻冻有助于练就机体对外部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
不过 , 张医生指出 , “春捂秋冻”也是相对而论的 , 是有条件的 , 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 , 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强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 , 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 , 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
“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 , 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 , 周围血管阻力增大 , 导致血压升高 , 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 。即使正常的秋冻 , 有三个‘禁地’——头、肚脐、脚也是要严加保护的 。”
专家提醒 ,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 , 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 , 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 。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 , 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受寒 , 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 , 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
2 运动不宜多出汗
从中医角度上来说 , 首先注意的是要避“风寒” 。俗话常说“一场秋雨透心凉” , 深秋天气忽冷忽热 , 早晚温差大 , 老年人和小孩对气温适应能力较差 , 容易受凉感冒 , 久病之人此时也是容易复发的时候 。张医生指出 , 没有及时增加衣物 , 不重视保暖防冻 , 就容易导致生病或旧病复发 。不过他同时指出 , 也要避免衣物过多 , 汗出后受凉也是感冒的一大原因 , 穿着总体来说应以舒适为度 。
除了注意保暖 , 勤健体也是避寒的方法之一 。中医上讲“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 , 是说人体脏腑功能正常 , 正气旺盛 , 气血充盈流畅 , 外邪难以入侵 , 内邪难以产生 , 就不容易生病 。“不过冬天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 , 以微微汗出为度 , 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此外 , 日常生活中 , 家中要多通风 , 经常开窗通风 , 不仅可以避免室内的细菌、病毒滋生 , 还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温差接近 , 避免使人“乍冷乍热” , 病邪乘虚而入 。许多传染性疾病都是从上呼吸道和口腔进行传播的 , 勤洗手也可以直接避免“病从口入” , 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冬天也是流感高发季节 , 要避免经常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 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
“居家保健方面 , 家里还可以经常用艾叶点燃或白醋煮沸消毒 , 多饮水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避免过度劳累 。老人、小孩和慢性病人可以选择在附近的社康中心注射流感疫苗 , 避免发病或病情加重 。”
3 睡前泡脚最祛寒
人们常说“脚冷 , 则冷全身”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 , 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 , 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 , 所以足部寒冷 , 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 , 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因此 , 张医生建议市民们在秋季睡前泡泡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 有利于增加人体抵抗力 , 防治感冒 。
此外 ,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 , 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 , 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 , 怕冷、易腹泻的人 , 专家建议可以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 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 , 祛寒助阳 。
【秋季养生保健有什么方式呢 秋季养生有妙招】专家提醒
秋冬进补不能盲目跟风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 , 深秋入冬之后正是一年之中进补的好时节 。中医理论指出 , 天气与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 , 冬季宜调理肾脏 , 肾是生命之源 , 因此入冬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 , 肾强壮人体亦强壮 。专家同时提醒 , 冬令进补不能盲目跟风 , 最好能根据个人体质进补 。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 , 寒者温之”的原则 , 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 , 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入冬后“食补” , 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谷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腰子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 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 , 常喝牛奶、豆浆等 , 增强体质 。
现代医学也认为 ,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 促进新陈代谢 , 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 , 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 , 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 , 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
对于进补 , 医生特别提醒 , 冬令进补不能盲目跟风 , 最好能根据个人体质咨询医生 , 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材 , 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 。“例如:肠胃有问题的人 , 一定要小心选择适当的药膳 , 否则过于滋腻辛辣的补药 , 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 。最好可以请中医师调配适合个人肠胃的药方 , 炖煮不同口味的药膳 , 如此不仅可以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 还有健脾顾胃之功 。”
四、这4种食材才是秋季真正的养生高手酷热的夏季 , 人们最期盼的就是秋季的到来 , 明天立秋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 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立秋后气温还是比较高 , 但是立秋的风比夏季风凉爽 , 夜晚也比较凉 。
立秋节气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夏秋养阳”的转折点 。中医认为 , 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叫“长夏” 。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 , 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 , 别急着贴秋膘 。事实上 , 真正的“养生高手” , 并不是那些名贵的中草药材或保健品 , 而是我们身边一些非常普通的食材 , 只要搭配得当、正确食用 , 称得上秋季“四大名补” 。
【莲子】
莲子味甘性平 , 入心、脾、肾三经 , 特具益肾固精 , 养心明目 , 收敛镇静 , 健脾涩肠 , 益胃止泻之功效 。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 , 得稼穑之味 , 乃脾之果也” 。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 。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 , 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 , 而其含有的非结晶形生物碱N-9 , 则有降血压保健的功效 , 莲子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 , 更是有很好的滋养补虚的作用 , 因而建莲不但是酒宴中的珍馐 , 更是现代家庭老少皆宜的天然保健食品 。
质优的莲子外观粒大饱满 , 圆润洁白 , 色如凝脂 , 具有补脾、养心安神等功效 , 易煮熟 , 久煮不散 , 肉质软糯 , 口感好 。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 , 红莲子口感较硬 , 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 , 健脾的功效更强 , 对于煮粥和煲汤都是很好的选择 。
【栗子】
栗子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 , 栗子性味甘温 , 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 , 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 , 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 , 故又称为“肾之果” , 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 , 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 。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 。生吃是有着下气、补益的功效的 , 同时还能够调气 , 止吐血对于鼻出血、便血都有效果的;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 , 缓解脾虚 。在众多的食用方法中 , 生吃栗子 , 且缓慢咀嚼、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 , 徐徐咽下时的补肾效果最佳 。
【花生】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 , 有“长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 , 多吃花生可补蛋白 。《本草纲目》记载 , “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 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 。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 , 促进排泄 , 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 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花生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 并有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 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 , 花生红衣真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 , 这在中医上讲叫“补气止血” 。因此 , 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的小粒花生 , 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 。此外 , 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 , 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所以花生这种廉价的长生果 , 也是大家不可错过的最佳健康饮食食物 。
【芡实】
素有“婴儿食之不老 , 老人食之延年”的美誉之称的芡实是睡莲成熟后的种子 , 秋季采摘睡莲成熟的果实 , 取出种子去掉外壳就得到了芡实 。又称“鸡头米”、“鸡头”等 , 在南方较常见 。中医认为 , 芡实性味甘、涩、平 , 入脾肾二经 , 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 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 , 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 , 镇静效果强过莲子 , 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
由于芡实容易消化 , 招牌营养素极容易被人体吸收 。夏天炎热季节脾胃功能衰退 , 进入秋凉后功能尚差 , 及时给予本品 , 不但能健脾益胃 , 又能补充营养 。选用芡实的时候 , 应当以颗粒饱满无碎屑、无泥杂、身干不蛀的最好 。
推荐阅读
- 柠檬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 秋季皮肤干燥吃什么 食物改善皮肤干燥
- 做肠粉怎么看蒸熟了没有 做肠粉如何看蒸熟了没有
- 肉虾馄饨怎么看熟了没有 肉虾馄饨如何看熟了没有
- 怎么看核桃熟了没有 如何看核桃熟了没有
- 秋季皮肤保养的方法 秋季皮肤保养应该多吃什么
- 夏天防蚊_ 科学灭蚊有妙招
- 怎么看蒸的饺子熟了没有 如何判断蒸饺子熟没熟
- 秋季儿童养生保健方法 秋季儿童饮食
- 大娘水饺餐饮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