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希雍简介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 。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 。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缪希雍主要经历缪希雍约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岁父死,亲朋走散 。因十七岁患疟疾,延医疗之久而不愈,检《素问))“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按感受暑邪治好了个人的小恙,且“方弱冠”,门户衰落,世累纠缠,以是多见愤激,碍膺之事十常八九,数婴疾病”,对岐黄之道产生兴趣,乃同无锡高攀龙的入室弟子司马铭鞠为友讨论习医 。他认为温热阳明证居多,善用清醇寒凉折之,以重用石膏偏于养阴而驰名、凡遇险、怪之证,“俗医相顾却走”,人们“必拱手质请缪先生” 。缪氏一生交友甚广,曾结识沈晋恒(字亮震)、张遂臣(字卿子)、王文禄(字世廉,即沂阳生)、唐不岩诸学者,不断同任丘僧裴在涧(客居金坛西禅寺)、督学陈赤石、别驾于润甫、铨部章衡阳、太学张旋浦、翰林史鹤亭、四明虞仰韶、中承沈少卿、金坛庄敛之相互礼尚往来 。好搜集民间验方,所开“刀匕汤液与俗医左”(曲肱道人丁元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序) 。同王肯堂友谊较好,于南京无私地介绍了自己用酸枣仁补血的经验,尔后又将桑白皮治鼻塞、健脾开胃消食止泻的效方资生丸也传给了他;“凡宇泰所辑诸书,仲淳皆参订焉”(王宏翰《古今医史》) 。缪希雍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缪希雍学术内容缪希雍1.变而通之疗伤寒缪公论治伤寒病,综合时代与地点之不同,颇“多独开门户”,化裁仲景成法,如对太阳之治,弃麻桂而主用羌活汤 。这是因为江南之域,“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 。”而羌活正是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故为君药 。同时,病值秋深冬月加紫苏、葱白 。如病人自觉烦躁,喜就清凉,不喜就热,兼口渴,即欲传入阳明,羌活汤中宜加石膏、知母、麦冬,大剂与之,得汗即解 。缪希雍2.创三要诀治吐血缪仲淳治疗吐血时,认为吐血病机主要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肝气升发太过,肝不藏血,气逆火升刑于肺金,伤于阳络 。气逆血亦逆,火升血外溢 。当然,由气火亢旺,肝不藏血引起其他出血如咯血、衄血亦可施用,因此提出论治吐血三要诀,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