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艺源于中国同样受到认同 , 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最核心部分 , 茶文化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亲切部分 。近10年来 , 茶艺发展迅速 , 尤其在东南亚如中、日、韩、新、马等国家 , 茶艺学广为传播 。茶(艺)馆伴随茶艺论与日俱增 , 对于迫切需要休闲生活及缓解精神紧张、生活压力、社会节奏快、高分贝噪音等因素的人来说 , 茶艺切实给生活平添情趣 。同时也因茶叶作为机能性饮料 , 即健康饮料 , 而让喝茶一族清新去烦 , 心旷神怡 。生活需要沟通 , 茶架桥梁;健康需要营养 , 茶助均衡;文化诉求载体 , 茶艺文化应以茶叶为根底 , 不与宗教、商业、文学、艺术混淆 , 非驴非马 。无茶 , 茶艺乃无本之木 , 有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 生活是土壤 , 茶艺应从生活中来 。【茶艺从生活中来】 文化原是生活的产物 。如何促使茶艺生活化 , 提高生活品质?茶艺业者蔡佩芳女士说 , 她在国外看到日本的茶艺相当发达 , 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可以看到她们在教茶的一个地方 , 常常对我们有挑战感 。时至今日 , 日本茶道世界闻名 , 而作为宗主国 , 我们的茶艺还稚嫩 , 还在成长 , 还在摸索 , 甚而也会误入歧途 。这个应没关系 , 像婚姻的形式也有新的摸索 。有同居、有契约婚姻 , 有什么等等 , 一样啊 , 没有关系 。这当中开发及尝试可无规矩 , 得看到自然的生命活力 , 互为体谅及欣赏 , 毕竟“日本茶道以程式为主 , 中国茶艺以品饮为主”(滕军语) 。茶艺生活化 , 还得生活普遍化 , 如今南方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 , 茶文化节层出不穷 , 茶艺渐融入生活 , 实用茶艺或是生活茶艺 , 中华茶艺旨在促进饮茶、净化心灵、善化社会、文化世界 。要喝茶 , 不是玩茶 , 别玩到玩物丧志 。人有个性 , 茶有茶性 , 曾昭旭教授认为茶性谦逊、是恬淡、是虚 。这个自信非常难拿捏把握 , 因为它从谦逊中建立自信 , 而不是从凸显中压倒别人建立自信 。茶艺的发展坚持以茶为根底 , 但不只局限于茶的本身 , “茶艺”是“茶”字与“艺”字相组合 , 艺乃技艺 , 艺术 。茶叶专家吴振铎教授曾说过 , 茶艺的艺术文化与科技文化是茶艺文化的二大支柱 , 正本清源 , 茶艺要回到茶背后 , 更根本的地方就是生活 , 人要对生活有信心 , 对生活上要有品位 , 才能通过茶艺表现出来 , 有自信才能谦虚 , 而不必抗衡 , 一有抗衡之心 , 便已失去茶性 , 就表示不自信 , 就成自卑 。农村“割稻茶”与老北京“大碗茶” , 大壶茶实用贴近大众生活 , 是生活需求 , 艺术与实用都源于生活 , 不能扭曲 。茶性确恬淡而谦逊 , 更是开放的 , 引申到表演有一些规矩 , 有一些花样 , 不过分执着而自我迷失 。形式化的完美主义 , 不属于中国文化 , 八千万的茶产业人群 , 茶艺文化的文化空间 , 不是呆板的 , 有共同茶的基础 , 也有最终极的共同取向 , 期使社会大众健康品饮茶 , 高品质生活 。但中间殊途 , 多彩多姿 , 正如我国茶类名品璀璨夺目 , 各具韵味 , 有识之士自己摸索 , 互换心得、感染、激励 , 很自然的 , 不是命令 , 你想学谁 , 你就学谁;你想融入谁你就融入谁 , 广阔的空间 , 开放的交流 , 有共同交流就有同归 , 有立足点就有共同对话 , 讲科学制茶 , 也讲科学饮茶 , 科学就是共同的立足点 , 文化的是最后共同点的归宿 , 而中间都是生活 , 皆有个性 , 却是自由 。
推荐阅读
- 岁月静好,与君语;似水流年,与君同。为你的生活留一泡茶的时间
- ?哈密瓜果汁的神奇功效
- 大学生考研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 生活事逼是什么意思
- 假紫菜和真紫菜的区别
- 山药的营养与作用
- 植物脂肪粉有哪些好处
- 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吗?从茶树生长来看古树茶的特点
- 师途侍从怎么选
- 个人价值观在生活学习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