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百科 >
- 【别名】
- 仁频(《上林赋》),宾门(李当之《药录》),宾门药饯(《南方草木状》),白槟榔(《药性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槟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宁极《药谱》),大腹子(《岭表录异》),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纲目》),马金南(《花镜》),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中药志》) 。
- 【药用部位】
-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
- 【成份】
- 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 。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 。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 。
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
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
- 【功能主治】
-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癥结 。
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
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 。治心痛,风血积聚 。"
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 。敷疮,生肌肉止痛 。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
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 。"
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 。"
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 。"
⑦《医学启原》:"治后重 。"
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
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 。疗诸疟,御瘴疠 。"
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 。"
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 。且能坚齿,解口气 。"
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2~3两);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 。
- 【选方】
- ①治寸白虫:槟榔二七枚 。治下筛 。引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 。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 。宿勿食,服之 。(《千金方》)
②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 。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 。(《圣惠方》)
③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 。水煎服 。(《方脉正宗》)
④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 。俱炒燥为末 。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 。(《方脉正宗》)
⑤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 。上为细末 。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
⑥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 。细末 。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 。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⑦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槟榔至大者半枚 。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 。(《普济方》槟榔散 。《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⑧治干霍乱,上气冲急,欲闷绝,大小便不通:槟榔七枚 。锉,粗捣筛 。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半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 。(《圣济总录》槟榔汤)
⑨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 。为末 。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素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⑩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 。水煎服 。(《方脉正宗》)
⑾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 。上为末 。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博济方》)
⑿治脚气冲心:白槟榔一个(鸡心大者) 。为末 。用童子小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只作一服,无时服 。(《简要济众方》)
⒀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大腹子 。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 。服二月 。(《本草汇言》)
⒁治痰涎:槟榔为末 。白汤点(服)一钱 。(《御药院方》)
⒂治醋心:槟榔四两,橘皮二两 。细捣为散 。空心,生蜜汤下方寸匕 。(《梅师集验方》)
⒃治乌癞:大腹生者二枚,如无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伤动 。以酒一升浸,缓火熬令酒尽药干,捣罗为末,炼腊月猪膏,调和如膏敷之 。(《圣济总录》大腹子膏)
⒄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
⒅治口吻生白疮:槟榔二枚 。烧灰细研,敷疮上 。(《圣惠方》)
⒆治聤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 。(《鲍氏小儿方》)
⒇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槟榔,为末,醋调涂 。(《续本事方》)
(22)治金疮: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 。(《经验方》)
(23)治**生虱:槟榔煎水洗 。(《本草备要》)
(24)腰痛:用槟榔为末,酒送服一钱 。
(25)小便涩痛:用面煨槟榔、赤芍药各半两为还想,每取三钱,以灯心水煎好,空心服下 。一天服二次 。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 。但也有报告8例仅治愈4例(50%),认为与药质不良,制法不当有关 。对短小绦虫的疗效,文献报告不一:报告的少致病例(1~6例)都获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虫率为37.5%,而大便虫卵的阴转率为82.8% 。但亦有报告14例仅治愈3例;治疗儿童8例次均属无效 。对阔节裂头绦虫,报告虽均为个别病例,但均获治愈 。对牛肉绦虫,疗效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间,如与南瓜子合并应用,则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达90~95%或以上;然亦有报告治疗23例,结果见虫头驱出者5例,驱出大部虫体(未见虫头驱出)者14例,无效4例 。实践证明:槟榔与南瓜子对绦虫均有使之瘫痪的作用,但槟榔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于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两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用法:一般采用煎剂口服 。常用量为60~100克,但也有用至120克或更多的 。有人认为:超出有效剂量范围之外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 。煎剂的制备,一般是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毫升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毫升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 。服药前1日晚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 。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半至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克 。合并应用南瓜子的,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克,待半至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 。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致数小时不等 。治愈病例大多只服药1次 。但亦有少数需服药2次或2次以上的 。根据临床观察,新鲜槟榔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槟榔煎煮前用水浸泡数小时,较即时煎者疗效高;服用泻剂较不服泻剂的效果佳;槟榔煎剂采用十二指肠管注入法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 。槟榔与南瓜子合并应用,不但对牛肉绦虫效果显著,而且对短小绦虫亦可提高疗效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头昏、心慌,亦有引起呕血或肠阻塞者 。经验认为,服药后保持安静,或煎剂冷服,或用2.5%明胶液滴定去除槟榔煎剂中的鞣酸,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此外,槟榔与阿的平联合治疗牛肉绦虫可提高疗效;槟榔与南瓜子、石榴皮联合治疗猪肉绦虫、短小绦虫亦有较好效果 。
②治疗姜片虫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 。一般服药后1~3小时即可排出虫体 。最快者为15~40分钟 。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与治疗绦虫病相同 。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使用的 。如配合黑丑研末内服,其疗效优于单味煎剂 。
③治疗鞭虫病
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眼下,以防呕吐 。服药前1日先服硫酸镁20~30克,服药后经3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 。也有主张服药前后不服泻剂的 。服药1次无效者,5日后可再服1次 。根据20例大使复查结果,其中转阴者占13例 。另报告2例均治愈 。
④治疗蛲虫病
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较多;更有报告24例儿童治疗结果无1例治愈 。用法:成人用3~4两;儿童5~7岁用25~30克 。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 。
⑤治疗钩虫病
报告的疗效很不一致 。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达91%,低的为32% 。认为槟榔煎剂对于四氧乙烯无效病例更有卓效 。用槟榔子制备煎剂才能奏效,用槟榔片则无效 。但也有不少报告指出,无论槟榔子或片、煎剂,对于驱除钩虫均无效果或效果极差 。槟榔用量一般为100~125克 。槟榔煎浓加糖调味可防止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肝脏有实质病变,盱功能减退时不宜服用 。
⑥治疗蛔虫病
有效率为40~68% 。大多数于服药后24小时内排虫 。用法:以新鲜槟榔切片作煎剂,14岁以上用60~90克,10~13岁50克,7~9岁40克 。煎液可1次服完,或分3次于半小时内服完 。据观察,1次服的效果较分次服者为佳,但易引起呕吐 。服药后数小时服用硫酸镁1剂,可提高疗效 。
⑦治疗青光眼
用槟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随后30分钟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滴1次 。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复发 。对急慢性青光眼有缩瞳、降眼压作用 。控制眼压效果较毛果芸香碱为优,而缩瞳作用比毛果芸香碱维持时间短 。刺激性较毛果芸香碱稍大,一般点药后均有轻度疼痛和结膜充血,几分钟后可完全消失 。
- 【宜忌】
- 气虚下陷慎服 。
①《食疗本草》:"多食发热 。"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 。脾胃虚,虽有积滞者不宜用;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攻咬者不宜用;症非山岚瘴气者不宜用 。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而非肠胃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 。"
③《本经逢原》:"凡泻后、疟后虚痢,切不可用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