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血厥 出现血厥的症状有哪些

一、血厥治疗方法有哪些(一)实证
[治法]活血顺气 。
[方药]
主方通瘀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当归尾12克 , 红花12克 , 山楂15克 , 乌药12克 , 青皮12克 , 木香9克 , 香附10克 , 钩藤15克 , 珍珠母30克 。水煎服 。
(二)虚证
[治法]补养气血 。
[方药]
1.主方人参养营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人参12克(另炖) , 黄芪30克 , 当归10克 , 熟地黄15克 , 白芍12克 , 五味子9克 。水煎服 。
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者 , 可加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 。
2.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 , 用20毫升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注 , 隔10~15分钟1次 , 连续3~5次 。或以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或盐水250~500毫升中静滴 , 直至病情好转为止 。
二、血厥辨证分类实证
即郁冒 , 由热升风动引起 。《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 , 亦名血厥 。”《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 , 平居无疾 , 忽默默无知 , 目闭口噤 , 恶闻人声 , 移时方寤 。由热升风动 , 郁冒而厥 , 妇人多有之 。羚羊角散 。”
虚证
因失血过多或血逆所致厥证 。《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 , 因而吐衄过多 , 上竭下厥 , 先致足冷 , 有如水洗 , 冷过腰膝 , 入腹即死 , 此血竭而作厥也 。”治宜急用大蒜捣烂 , 敷于涌泉 , 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人参、白术、当归、炒黑干姜 。《赤水玄珠·厥证门》治吐衄不知人而厥者 , 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 , 或独参汤 。《景岳全书·杂证谟》:“血厥之证有二 , 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 。血脱者 , 如大崩大吐 , 或产血尽脱 , 则气血随之而脱 , 故致卒仆暴死 。”“血逆者 , 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 , 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之类也 。夫血因气逆 , 必须先理其气 , 气行则血无不行也 , 宜通瘀煎或化肝煎之类 。”
三、血厥的诊断鉴别血厥指因情绪紧张、恐惧 , 或因创伤剧痛 , 或为年老体弱 , 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 , 导致一时气机紊乱 , 脉络弛缓 , 清阳不升 , 脑失血养 。以突然昏倒 , 面白肢厥 , 神识不清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
根据临床表现 , 病史进行诊断 。
鉴别诊断
1、心阳气虚证:素体较弱 , 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 , 状如死人 , 身不动摇 , 默默不知人 , 目闭不能开 , 移时方醒 , 面色苍白 , 舌淡 , 脉细弱 。温补心阳 。
2、血瘀气滞证:突然昏倒 , 不省人事 , 牙关紧闭 , 面赤唇紫 , 舌红 , 脉沉弦 。化瘀疏肝 。
3、脾虚气陷证:时有眩晕 , 气短乏力 , 食少神疲 , 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 , 气下坠感 , 面色淡白 , 舌淡 , 脉弱 。补气升提 。
【经方治血厥 出现血厥的症状有哪些】4、肝气郁滞证:胸闷胁胀 , 头晕心悸 , 喜叹息 , 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 , 脉弦 。疏肝理气 。
四、血厥症状1、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 或年老体弱者 , 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 。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
2、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 , 如突见出血、伤残、手术 , 或晕针 , 或为剧烈疼痛 , 或处闷热、通气不良环境 。或因突然改变体位 , 或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颈部受压等情况下突然发生 。
3、晕厥多在站立时发生 , 往往先有乏力、眩晕、眼前发黑、胸闷、心悸、耳鸣、摇晃、恶心等前驱症状 。发作时面色苍白 , 四肢厥冷 , 出冷汗 , 站立不稳甚至昏倒 ,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 , 历时约数分钟 , 无大小便失禁 。
4、病人平卧后 , 症状可迅速好转 。发作后仅感疲倦乏力 , 不留后遗症 。
5、发作时血压可短暂下降(收缩压下降 , 舒张压正常或略低) 。除体弱者可有低血压外 , 一般无阳性体征 , 实验室检查亦无特殊异常发现 。

    推荐阅读